让全部学生动起来
让全部学生动起来
——合作学习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摘 要:合作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组建合作学习小组,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确定实施策略,制定评价方案。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
关键词:合作学习 意义 应用 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合作在今天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换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合作学习是由教师设计教学,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活动。
一、开展合作学习的意义
1、合作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各小组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2、合作学习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不同的学生在心理现象、知识能力、思维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而合作学习恰好能弥补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的不足。在共同参与过程中,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合作学习通过鼓励生生合作与交流,创设出具有活力的合作情境,学生在合作中能够有效的获得信息,有效的解决团体中的问题。特别是在争论和冲突中,学生不得不根据他人的看法重新考虑自己原来的想法,提高了学生理解和处理社会生活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
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最大的问题是学生人数太多,而面对的又是因材施教、差异发展的矛盾。当教师既要照顾大多数,又要发展"两头",既要进行集体教学,又要面对个别辅导需求的时候,我们能够尝试和变革的首先是我们的学习组织形式,解决的思路是让有差异的学生在相互的合作中得到共同的积极发展。合作学习的多向交往,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率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二、合作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既有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又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把这两个作用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任何教学都不能成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生物课堂中我尝试了合作学习理论,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他们在小组里团结协作,积极主动,兴趣大增,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习成绩。下面是我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所实施的合作学习的模式。
1、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我组建的学习小组的人数一般4人,小组内各成员的性格性别、学习成绩、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种小组成员的多样性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取长补短增加后者和其他学生间交往的频率。每个小组的综合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格性别等都趋于均衡,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2、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
根据确定的认知和情感态度目标,将知识内容设计成有利于进行合作学习的形式
A确定主题的形式
B设计初始问题,问题的设计要依据“最近发展区”的原理,有相当的难度,但又在学生合作解决范围之内。
C设计初始问题解决完成后的一系列后续问题,直至完成认知目标。
D以上问题的设计需要根据具体内容形成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兴趣使问题成为学生自己想努力解决的。
E设计问题情境要合理选择媒体和准备所需的内容材料
F设计与目标相关的测验材料
3、确定实施策略
A分组:在合作前要确定分组,根据不同的目标要求采取不同的方式分组。
B知识准备:不同的学习内容需要不同的前提知识准备,设计时要考虑这些知识准备是在课下自己预习,还是在课堂上合作实施前教师统一讲解。
C合作方法指导:合作实施前告知学生怎样进行合作的方法。
D合作方式及步骤:根据设计好的问题情境设计合作的具体方式及步骤安排,合理分工、责任到人、人人有事做,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
E教师指导、调控:根据问题设计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进行指导的策略。实施过程中由学生的反馈信息采取的调控措施。
F测验:合作实施结束后的测验,用以检查和评估每个学习小组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并为评价打下基础。
G服务保障:服务保障要保证合作所需的资源、工具,使其顺利进行。
4、制定评价方案
A自我评价。学生反省自己学习的过程,对自己的进步状况有了解,自鼓自促。
B小组评价。基于小组的评价,将小组的成绩与每一个组员的成绩挂钩,从而使小组成绩体现出是组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使每个组员感觉到他不仅为自己的成绩而且为小组的成绩承担义务。
C个人差异评价。让学生自己现在水平与自己原来水平做比较看是否有进步,或让学生现状与教学目标做比较看其达到的程度。“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5、补救
针对评价结果,采用经验交流和巩固性练习等方式实施补救措施。
我在《光合作用》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动手能力是实践探索能力的基础,但仅仅掌握了动手技能并不等于在实践探索能力达到训练目的。合作学习所倡导的相互作用观正是一种将合作作为学习手段的多边活动,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小组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班级授课讲清光合作用的概念,让学生探索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寻找解决的方法。因为任何方法都是在一定情境下产生并运用的。这有利于学生尽快地掌握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分组讨论找出操作的方法,这便是合作学习的开始,然后围绕实践进行探索。在小组学习中,小组成员的任务就是掌握老师讲解的内容,完成老师在限定时间内分配的学习任务,但学习任务必须由每个小组共同完成,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小组中的成员各有具体的分工,有操作员,集中精力抓紧时间完成任务;有答疑员,由一名学习好的同学担任,负责本组的操作任务中的疑难问题解决,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有观察员,负责任务维护,观察实验现象,形成相关材料。有记录员,负责记录实验中的数据。有汇报员,由小组推荐负责对小组活动作最后总结汇报。为使实验完成的快,正确率又高,接受能力好的学生与差一点学生积极配合,提高了学习效率。在 学习成果展示中改变了以往上课只是几个好学生能完成表演的局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基础差的学生增加了学习兴趣,原来上课张不开嘴,现在能在课堂上发言并和同学流利学习所得。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合作学习还有一个收获是改变了课堂教学人数多的格局,通过分组把班级看作是由几个组组成的个体,无论什么形式的学习都以组为单位,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减少两极分化的现象,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三、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课堂,几乎每位老师都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确实课堂教学更民主了,学生主体地位加强了,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权利和机会,课堂焕发着生机和活力。但背后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
1、教师方面
我们通常看到的小组合作学习,大多仍停留"小组议论"的层面上。有的老师抛下一句"你们可以分小组讨论一下",学生们便开始热热闹闹的大讨论,具体在讨论些啥,老师并不十分清楚。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许多老师都乐意接受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形式。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教师只追求形式上的合作学习
由于是班级授课制,学生的座位一般是固定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往往只是按座就近组合或自由组合,没有对合作小组进行合理构建。教师随意分组,没有科学搭配小组成员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成为一名旁观者,没有及时了解各小组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的情况,发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未能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合作学习走向放任自流的境地。教师缺乏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适时的引导能力
在评价时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三是合作学习后的评价往往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忽略了学生小组间的评价和学生间的互评。教师缺乏公平合理的评价标准
2、学生方面
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学优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在小组中一般处于主宰地位;学困生往往处于从属地位。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和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与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相互倾听、不分享的现象,以致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常发现部分学生并不知道怎样才能与别人进行有效的合作。例如,怎样建立信任?如何正确清晰地与其他成员交流?如何解决冲突?这时学生相互之间就显得生疏,他们没有意识到合作学习将带给他们的好处,从而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学生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学习技巧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