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应遵循的原则
简论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应遵循的原则
摘要:本文简述了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整合的意义,着重分析了整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探讨了整合的基本原则,以推动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整合在这实践中健康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历史课程?????整合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21世纪的人才观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也对承担着人才培养使命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教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日新月异的时代也要求在教育教学中更多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体到中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特别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起点。对它的研究和实施,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面对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如何实施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的整合研究,是在广大历史教师面前一个现实而重要的课题。
一、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整合的意义
1、从历史学科知识的特征看,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整合具有可行性。
历史知识教学必须充分地体现历史学科的专业特点,认真研究历史知识的基本特征,这是历史教师进行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具体性、综合性和因果关系性等特征。正是由于历史知识的专业特征造成了在传统教育方式下难以克服的历史教学问题:如内容的枯燥、形式的单一,抽象遥远、导致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死记硬背等。如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无限时空性,强大的交互性,自由平等的人性化特点,制作多媒体历史课件就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上述弊端,可以使历史知识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平面为立体,既能使中学历史学科丰富生动的学科特点得到较直观的体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大课堂容量,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历史理论,接触大量史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精神。
2、从教育教学发展趋势上的看,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堂整合具有必要性。
(1)高考“3+x”模式,要求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综合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本知识的有限性无法满足当今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新高考对学生知识面和视野的要求。信息技术和中学历史教程的整合能够拓宽教育渠道,较好地满足上述要求。
(2)新时代素质教育要求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意识。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需要更新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整合,既是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
1.教师作用的削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然而,有些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相关历史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历史课主题的现象。这样,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
2.过分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其它教学资源。从来就没有唯一的教学媒体,网络亦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影视广播、图书馆等。不能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网络技术,只有网络资源才是唯一的资源和最好的资源。尤其是现在历史网站众多的情况下。
3.过份偏重于素材性资源。很多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把大量历史资源罗列在一起,这样,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获得的都是无层次、无系统、针对性差的素材性资源,同时,一些信息垃圾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4.目标定位不准,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最终目的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历史老师为了突出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而不顾是否有利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将各类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影片等一股脑地加进去,追求信息技术的高、精、尖和界面的精美,结果导致教学内容主次不分,教学目标不明确。
5.忽略历史学科特点,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不能因为在教学中应用了信息技术而抹杀了历史学科教学的特点。但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学是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学技术改革的"全权代表",似乎不用"信息技术"就不是历史好课,用了"信息技术"就是全优历史课,因而导致许多历史教师盲目地,不切实际地,花大力气把工作重点放在课件的制作上,而放弃了深入研究教材,忽略了历史学科的特点。?
6.教学设计不当,影响学生思维的拓展。我们知道,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转换,有经验的历史教师总会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理解,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但许多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时,却大大减少了学生这种"思考--发现"过程,教师变成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操作者,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设计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尤其是powerpoint类型课件的使用。学生按预先设定的模式,进行学习,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只能顺应教师的思维方式简单浏览简、单作答,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灌输式"教学,因而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7.课件制作粗糙,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有些课件制作过程过于简单,只是几张简单的幻灯片缺乏交互性,上课时学生当"观众",只能被动观看,教师当"导演",只能按顺序播放:有些则过于复杂,追求表面上的新颖、花哨、动感,其课件往往是画面背景杂乱,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导致学生上课时,一味看课件中的图案和动画,而不关心教师的讲解和画面上的知识点,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
8.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不强,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有些历史课件、网页不是自己亲自做的,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性的技术问题无法处理,如电子教室机器故障问题,一些学生在电脑上操作交流,教师不会合理控制学生机,任学生自由浏览;有些学生打字慢,电子邮件不会发,这些均会造成课堂教学组织不严密,张弛度把握不好,影响历史教学效果。
9.?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理解的误差。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更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它包含在学习情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质疑,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提高判断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思维习惯多个方面。但由于一些历史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只要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说多做就是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一种典型的认识上的错误。但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历史教师要定位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学习工具运用的帮助者,协作学习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尤其是历史网络课的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就更加重要了。所以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11.历史课件的情境创设偏离教学目标。有些历史教师们一昧追求在课堂开始阶段用课件放出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历史视频材料即为创设教学情境,如果没有多媒体的支持就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创设情境。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的情境创设就会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的现象。其实情境的创设可以有多种方式。适当的多媒体材料可以辅助实现创设情境、教师的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想象、生活实例列举等都可以创设情境。创设学习情景应该有利于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在创设学习情景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
12.?重活动形式,轻活动效果。教学活动要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所有的教学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师在设计学生的活动更要准确地体现教学重点,且能体现出学生在活动参与中的理解、表达能力的培养,活动参与后达到意义建构的程度即活动效果。然而很多课堂教学中有些历史教师花了很多力气设计的活动,只重视活动形式,而忽视活动效果,所提的问题和讨论都是课前安排好了的,也就是作秀!
三、信息技术和中学历史课程整合应遵循的原则
尽管存在上述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整合却越来越普及,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应该积极探索、努力研究,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以推动信息技术和中学历史课程整合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要克服上述问题,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1、教学资源的科学性
历史学科有其科学性、真实性。网络资源的运用要有选择性和准确性,千万要避免一些不真实甚至是错误的信息资源的引用和使用,否则就是误人子弟!
2、教学流程的互动性
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整合的最大作用就是能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结构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实效性
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整合不仅要使学生能够快速有效地完成当堂学习任务,而且还要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有助于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新时代素质教育的主旨不谋而合。
4.?教学过程的任务驱动性。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5.?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的结合性。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6.?个体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性。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利用它实现相同的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同时,课程整合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目标固定后,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每一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
三、进一步思考
实际上,只要我们回头想一想,整合的观念由来已久。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提出,从根本上要求我们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教育现代化必须以实现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为基础,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整合是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于历史课堂教学之中,能够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够突破重点、难点,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我坚信,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历史教学这一古老而又生动的学科必然会在现代科技的辅助下焕发青春的活力。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