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忠于谁 金台随感
郑成功忠于谁 ——金台随感
唐代名臣魏征曾有忠臣良臣之说。忠臣,是对皇上俯首听命,步步紧跟句句照办的;良臣则有一点自己的头脑,未必就一概视皇上的是非为是非,敢于犯颜直谏。在一定的范畴之内,魏征的这种区分是有益的。在他心目中,或许他说的“良臣”才是忠臣,他说的“忠臣”只是庸臣。
但我也只能说“在一定的范畴之内”,突破了这一范畴,对于“忠臣”的含义,恐怕还得做别一样的界定。换言之,忠臣,未必仅就忠实于某一皇上某一政权而言。
郑成功逝世之后,葬于台南州仔尾。一六九九年郑成功孙子郑克塽上奏康熙帝,乞请将祖父归葬家乡的祖茔。康熙准奏,派御林军护灵归葬,并赐以挽联:“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关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还褒封郑成功为“忠臣”。
问题就冒出来了:康熙大帝封郑成功为“忠臣”,那么,他认为郑成功忠于谁?
忠于清皇朝,忠于康熙么?郑成功是主张反清复明的,这一点,天下人皆知,被称为一代明君的康熙大帝焉能不知?郑成功故乡南安市郊孔庙焚青衣处,即是郑成功拒绝其父郑芝龙的劝降信,立志反清复明的历史见证。“昔为孺子,今为孤臣,向背去留,各行其是”,郑成功从此开始十年武装抗清的道路,给清王朝以沉重的打击。
忠于奄奄一息的南明政权,忠于那个被郑成功父亲郑芝龙拥立为帝建元隆武的朱聿键么?对此,虽有足够的事实作为依据,但这个“忠臣”,应当由赐他为“国姓爷”的隆武皇帝朱聿键来封。表彰前朝忠臣而让本朝的臣子效仿,这种事虽然也有先例,但康熙年间,反清复明方兴未艾,清皇朝称反清义士为乱党,能让本朝的人再去效仿么?着眼于反清复明而封郑成功为“忠臣”,除非是康熙皇帝吃错了药。
只能作这样的解释:康熙“方知海外有孤忠”,乃是因郑成功“敢向东南争半壁”,他着眼于郑成功从荷兰殖民主义者手中夺回了台湾宝岛,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康熙的视野突破了“一定的范畴”,这是他的博大之处;但首先是郑成功的“忠”突破了“一定的范畴”,他的忠不仅是某一个皇朝,某一个政权,更不是某一个皇帝,他忠的是他的祖国。要不,即使怎样为南明皇朝尽忠尽力,这个历史人物也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历史价值。
祖国是不可更改的,这是每一个人祖祖辈辈藉以生息繁衍的地域。就像一个人的父母不可更改一样。即使你加入了别的国籍,也只是认了一个干爹干妈。毛泽东认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句歌词不确,而要在“中国”二字上加上一个“新”字,他懂得国家政权与祖国的区别。
郑成功最值得后人纪念的,就是他忠实于自己的祖国。
由于历史的原因,当年被郑成功收复的台湾,如今尚未与祖国大陆统一。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被海峡两岸有识之士认为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惟一出路,其实也是因为它突破了“一定的范畴”。只要是中国人,都不该在这个问题上再有任何的犹豫彷徨,为一己或一小集团之私利而置祖国二字于不顾,是要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唾骂的。郑成功被后人怀念有多久远,他们被后人唾骂也会有多久远。(今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四十周年,谨作此文以示纪念。)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