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历史 -> 正文

重新认识教师教学基本功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7:46阅读:
字号:|

  重新认识教师“教学基本功”

  【摘要】教师基本功是指教师从事教学教育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在实施新课程中,教师面临着许多无法回避的挑战,必须作出适应性调整,首当其冲的挑战就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推进,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基本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解读教材的基本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功、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的基本功、考试命题与试卷分析基本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基本功、教学评价基本功和教育科研基本功等。

  【关键词】基础教育 教学基本功 嬗变 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改变传统的过于注重知识传承,强调学生主动的知识建构;增强课程的整合性和选择性并实施三级课程管理模式;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等改革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赋予了教师具体的权利、义务,也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要求,而且,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师课改权利、义务的具体落实,直接关系到课改的成功与否。面对新课程,不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重新思考,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包括所练就的教学基本功是否能够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在实施新课程中,教师面临着许多无法回避的挑战,必须作出适应性调整,首当其冲的挑战就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何谓教学基本功?新时代新型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新的教学基本功?

  一、何谓教学基本功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基本功”的含义是:“从事某种工作所必需掌握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正如中医强调“望、闻、问、切”,相声演员要求“说、学、逗、唱”等专业基本功一样,“教学基本功”也应有自己的特定内涵和专业表述。但在有关文献中,很少有人对“教学基本功”作出完整的定义或进行过相关的定义分析。

  首都师范大学徐玉珍教授认为:“所谓教学基本功即指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所必需的条件性的技能和技巧。”1“教学基本功”的“条件性”说明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完成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是每位教师从事教学工作都必须具备的。也就是说,一个教师要是不具备这些条件,教学工作将无法完成,但有了这些条件,教学工作未必成功。

  教师基本功是指教师从事教学教育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从内容来划分,教师基本功可分为基础基本功和专业基本功两大方面。

  基础基本功是指教学的一般基本功,即关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考试、辅导及其他教学的基本功(包括读、讲、听、写、导)的基本功,是各专业教师都应该具备的。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的基础基本功的外在表现一般为能说一口准确、流利的普通话,能写一手规范漂亮的粉笔字、钢笔字和毛笔字,通常简称为“三字一话”。也有的把班主任工作列入基础基本功的内容。

  专业基本功指的是学科教学的基本功,即掌握和运用学科的特色语言、学科的教学方法、学科的教学技能(包括语言、演示、提示、板书、概念讲解、教仪教态、学法指导、多媒体技术运用)的能力。专业基本功依据专业方向不同而差异甚远。数学教师强调的是以数学的思想,用数学的观点、方法、语言来析题、解题,能徒手画一个标准圆等;语文教师则要求在讲课中落实到字词句篇,能写颇有文采的“下水文”等;英语教师则要具备敏锐的英语听力,说一口纯正的英语口语,还要会熟练的英文打字等;体育教师专业基本功则包括口令、哨声、手势、划场地、教学示范等。

  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素质的外在重要表现,更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教师树立威信,赢得学生尊敬的必要手段。不管是基础基本功,还是专业基本功,都是一个教师教好书、上好课的起码要求。大凡一个优秀教师,除了雄厚的知识功底外,一般都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而事实上,就教师个体来分析,在教学基本功上普遍存在着“七多七少”现象,即:注重专业基本功的多,着力基础基本功的少:单项特长的多,全能冒尖的少;能动口的多,会动手的少;自由体的多,规范化的少;利用资料的多,融会贯通的少;钻研教材的多,研究问题的少;满足于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的多,追求有相当专业造诣的少。可以这么说,在当前中小学教师中,不会说普通话,不会写规范字,不会作论文的“三不主义”者决不是个少数。2

  二、教师传统教学基本功的嬗变

  事物都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信息技术时代,教师的传统教学基本功已经悄悄地发生了向新时代的过渡。

  (一)“三字一话”基本功的内涵在更新

  多少年来,“三字一话”一直被认为是教师教学的首要基本功。但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粉笔、黑板面临着被“电脑+投影”完全取代的趋势。与粉笔字相关的教师的板书设计基本功有些部分可能会迁移到PowerPoint等“版面”设计及课件的制作。与此同时,钢笔字的用途和使用范围也在逐渐缩小。比如,E-mail逐渐代替了传统的信件,鼠标和键盘逐渐取代了笔和墨。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在网上批改作业、写评语、向学生家长发布信息和公告。可见,钢笔字作为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之一也同样地受到了历史的挑战。与钢笔字、粉笔字相比,毛笔字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更加遥远,教师除了在专门的书法课上需要展示自己的毛笔字之外,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很少有机会书写毛笔字。如今,毛笔字与其说作为教师教学的一项基本功,还不如说作为一种具有历史的和文化意义的中国书法艺术。而普通话是中国国民的一种基本素质,更是中小学教师的必要条件。因此,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教师的普通话都必须达到基本标准。

  但在目前,新课改并不排斥经过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传统手段。例如必要的板书、漂亮的粉笔字,依然是新课改中需要提倡的基本功,这些是展示教师人格魅力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也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必要途径。我们虽不能要求每位教师人人都像书法家那样,但至少我们教师写在黑板上的字要工工整整、漂漂亮亮;写在学生作业本上的字要规规矩矩、端端正正。我们很难想像一个写不出一手好字的教师或者说一个自己写字不认真、马虎潦草的教师,还能要求自己的学生写出多么美观的汉字来。板书更多的是思想之间的交流,是有感情的交流,这比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人机交流更能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板书,不仅仅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知道字的写法。老师的板书公正、漂亮,也透露出一个信息,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认真。这些身教有很好的教育效果。

  同时,电脑教学的“版面设计”毕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板书设计,它需要现代技术手段及相应的技术支持。因此,不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在课件制作及多媒体教学方面练就一套新的基本功。

  (二)教师语言表达基本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语言表达也是一个中国国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中小学教师来说,无论是过去,还是在新到来的信息社会,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语言表达基本功包括口头表达基本功和书面表达基本功两个方面。但在新课程改革及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之下,教师在这两方面的基本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和内容。

  自教育产生以来,口语表达在教师的教学中就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不论是最初的“口传身授”,还是后来的课堂讲授,都离不开教师的“口”。在新课程的教学方式之下,教师的口语表达依然重要,但教师口语表达的效用已远远超越了以课堂教授为中心的朗读、讲述、发布指令等。学生主动建构的学习要求教师不仅自己善于表达,还要善于鼓励、引导学生自己表达;要求教师主宰的课堂给学生留有说话或表达的余地。国外一位哲学家曾不无讽刺地说过,世界上最难的一件事就是让教师“闭嘴”。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建构的学习就是要教师不但自己把书“讲”清楚明白,而且要“少说多做”,组织各种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每个学生把他们的所学所思说明白,讲清楚;不仅自己要“能言善辩”,而且要给学生“能言善辩”的机会,使学生也“能言善辩”。教师不仅要善于说话,还要善于不说话。

  在以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为背景的教学环境中,对教师书面表达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将一部分的教学口语转化为超文本的“书面语”,如网上课堂、电子教案及网上讨论等。其实,不论是文本的工作计划、各类信函及常用应用文的写作,还是超文本的网上公告、电邮及聊天室口语化的文字,所需要的基本上是写作的基本功。这样的基本功不仅教师需要掌握,任何一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国公民都应掌握。因此,对教师书面表达技能的要求并不具有教师专业的特殊性,每个人都应该具备。

  (三)对教师教学基础基本功需要重新认识

  教师教学基础基本功是教师之为教师的基本资格。教师的教学基础基本功一般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评定成绩。因此,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就是完成上述各工作环节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在新课程所提出的建构教学及课堂整合的要求之下,虽然仍需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评定成绩这些工作环节,但其工作重点、内容及方式都有了新的要求。

  首先看备课。备课就是教师课前对教什么、怎么教的教学设计,备课有助于教师厘清教学内容和目标,建立课堂教学的自信。启动新课改后,最紧迫、最现实的问题是每个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设计。新课程要求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而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不单是一个执行者,更是一个决策者,教师要能够创造出特有的班级气氛和学习环境,建立开放民主的课堂环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教学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这更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准备,并且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人员”。同时,教师要加强间接备课,提高直接备课的效率。

  备课的物化形式是教案及其辅助材料。新课改中的教案应该是一种致力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精神的手段。教案体现的应该是如何设置问题情境、如何组织学生的合作和探究。因此,教学设计的基本功是必须随着课改的深入不断转化并强化的。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关键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的传统教案应该逐步改革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助式“学案”。教案的设计要吸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增加教学反思、作业设计等环节,通过教学过程,使教案成为一种教育教学案例,这也是新课改下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功。

  其次看上课。上课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集中体现。传统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落实教案,上课的基本环节一般是:导入、讲授、提问、布置作业,教师上课的功夫也主要表现在这四个环节的把握和过渡上。但是,在新课程教学中,不仅要看教师教学设计的落实与否,更要看落实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生活质量。教师要能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刺激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善于调整教学方式,用声情并茂的形象讲解而带来的情趣,事理充实的严密论证而产生的理趣,诙谐幽默的生动阐释而形成的谐趣,激发兴趣,启迪思维,使师生之间的感情得以充分的交流,使课堂气氛处在教师预定的控制之中;教师上课时要以最佳情绪状态进入“角色”,以饱满的、愉快的、积极的情绪投入教学,用激情感染学生,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有扎实全面的教学基本功。目前,教师们都在积极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如探究教学、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网络学习等,这对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的要求就更高了。如探究教学一般遵循的教学环节和步骤包括:提出学习任务、准备相关知识和材料、组织学生选题、合作或独立探究、探究结果报告和评价。教师完成上述活动就不能仅是给学生上课,它包括诸多比上课复杂得多的活动。教师需要创设探究的环境、诱发并引导学生探究、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源及其他条件的支持、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得出结论、组织学生报告并研讨结果等。

  最后看批改作业和学生成绩评定。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评价强调培养目标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因此,依据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念,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重视被评价者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强调通过反馈促进学生改进,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这需要教师把作业与学生成绩评定结合起来,把学生成绩评定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结合起来;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等学习结果的评价的同时,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日常的学习活动,关注学生之间的有差异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教师必须练就与新的评价体系相适应的学生评价基本功,必须掌握一些不同于结果评价的过程评价的方法和技能。

  三、新形势下教师需要新的教学基本功

  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教学基本功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新形势需要教师练就新的教学基本功。

  (一)解读教材的基本功

  “中小学教师,其专业能力的最根本之处在于,他阅读教材的时候能自觉地从学生学的角度、教师教的角度以及训练的价值角度、人文熏陶的角度、难度的把握角度、坡度的设置角度,去审视教材,从而筛选出最具科学性、艺术性和价值观的教学要素来。这种能力必须成为教师的基本功,它是教师区别于其他人的重要标志。”3的确,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是教师上好课的第一要务,而且,教师必须从教育和学习的角度来解读教材。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要让今天之所学为解决日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奠定基础,储备势能。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荀子曰:“知而不行,虽敦必困。”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养不在于知识的数量,而在于充分地理解、娴熟地运用你所知道的一切。”

  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解读,帮助学生建立起课文与课文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甚至是今天的学习和未来的生活之间存在着的普遍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意义,为教学过程的顺畅展开奠定丰实的基础。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功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正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得到老师们的关注和重视,大家明晰地体会到它对教育的作用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但是至关重要的,是教育的支持系统中一个独特的构成要件,它对有效地提高教育效益,改变师生的学习交流方式,拓展获取知识的渠道,具有革命性的作用,在优化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感、态度等方面也具有强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即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交流、创新的能力。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度的信息敏感力,能在大量信息中进行选择,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能为自己所用的资料,提高自己的理论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以适应新课改中对教师综合素质的高要求。其次,教师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设备、网络以及进行课件制作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服务。

  (三)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的基本功

  课程开发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自然地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努力寻找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的结合点。如何联系、联系哪些生活和社会实际,应该成为教师备课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以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育目标,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材是实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质量指标的主要凭借,但既定的教材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这就需要教师的驾驭和取舍。要寻求教材以外的各种“材料”,例如平时阅读积累的,从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获得的,从互联网上搜集的,用教材和各种非教材“材料”的整合,来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另外,教师还要善于把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和交流”引向纵深,使课堂上有思维的碰撞和交锋,在“碰撞和交锋”中产生新的问题,力求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课程最终是要通过教师具体的教育活动转化成实际课程,教师既要重视学科课程,又要重视选修课程;既要重视显性课程,又要重视隐性课程;既要重视预成性课程,又要重视生成性课程;既要重视国家课程,又要重视地方和学校课程,而对后者,应该给以特别的和足够的关注,应该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教师不应该只做既定课程的单纯执行者,而应该积极地投身于课程改革中,成为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开发者,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对学科课程,教师应根据种种具体情况加以“微调”,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重组,应善于挖掘,善于扩充,善于超越。要关注其他学科,关注现实生活,使课程资源变得丰富鲜活起来。这些,应该是现代教师应该具有的意识和能力。

  (四)考试命题与试卷分析基本功

  不论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还是“新基础教育”,考试都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检测手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无法回避升学,回避考试,考试还是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提高考试的实效性,科学应用考试结果,正确发挥考试的功能。能否编制出一套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试卷,是对教师的最低要求。考试结束后,对试卷编制、学生学习状况等作出正确评判,从而给教学以具体指导,也是教师的重要教学基本功。

  (五)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基本功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是新时期教育的任务之一,也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必备素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等作为全面施行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意识及行动。

  一位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通过自身的言行为学生塑造一个借以模仿的完美形象,使学生心理在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能在学生中间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获得教化。另外,具有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意识,会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自觉性,就可能采取多途径,讲究教育方式方法,以及通过自己的学科教学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保证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在教育教学中全面育人。这就要求教师掌握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正确认识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障碍,学会处理一些心理问题,科学引导学生的心理发展。

  (六)教学评价基本功

  教育评价是教育实践的指挥棒,没有有效、科学的教育评价,就很难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推进。新课程提出的发展性学生与教师评价的思想,需要教师在学生评价方面,除了掌握传统上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的量化的、终结性的评价方法和技能之外,更需要学习新的质性的、形成性评价的方法与技能。在课堂教学的综合评定上,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什么内容,还应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不仅要关注学生得到什么样的知识结论,也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不仅要观察学生表现的优劣,还应留意学生学习欲望、情感、态度、价值是否得到提升;不仅要有选拔和竞争,更要关注学生的自我认识、修正与发展。这不仅是转变观念的问题,是否具备这样的技能也是至关重要的。

  从操作上来看,教师的课堂即时评价能力直接关系教学效果。优秀教师从来就是激励成功的大师,新课改要求教师成为这样的激励大师。激励是一门艺术,也是新课程思想的具体体现。体态、动作、表情、语言,无声的、有声的,都可以激励学生。可如今,课堂上却常听到干瘪空洞的评价语言:“你真有天赋”“你非常聪明”等。甚至有的整堂课在“棒、棒、棒!你真棒”这样毫无内涵的评价语声中淹没。从中,可看出教师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语言贫乏,二是思想苍白,三是文化缺失。这方面的基本功在教师队伍的整体上都是十分欠缺的。

  (七)教育科研基本功

  教育科研功,这是教师更高、更深、更具有内力的素质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曾指出:“在今天,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一致。”这意味着今天乃至未来的教学,需要具有科研素质的学者型教师,传统的经验型“教书匠”将逐渐退出教学舞台。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强力呼唤。因此,重视教科研,练就教育科研功,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这盘棋中的重要一着。同时,课程改革提出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目标,需要通过教师的教育实践来检验,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也会产生一些矛盾,需要教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展开研究,形成认识。总之,新课程需要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教师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也是对基本功的一个挑战。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师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一切教育改革将最终发生在课堂”。因此,教师素质对教育而言至关重要。由于时代的变迁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从时代和发展的高度来重新定义教师教学基本功,使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磨练、升华出新时代教师所需要的教学基本功。

  参考资料:

  〔1〕徐玉珍,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出发重新思考教师教学基本功,课程·教材·教法,2004,(2):73-79

  〔2〕林增明,试论教师基本功的现状和对策,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12

  〔3〕管建刚,更新“三大件”,中国教师报,2005,3,21

  本文原载《创新教育》(济南),2006年第2期

上一篇: 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