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地理 -> 正文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加强有效教学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2:06阅读:
字号:|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加强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让学生用较少的时间、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是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的教学行为,是教师与学生双重价值的体现。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科学地运用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会学、愿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也就是说在我们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应体现在教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地理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勤奋,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科学的手段和手法,促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其他知识,丰富教师的头脑,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在课堂上才能语言简练风趣幽默。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创设不同的课堂情境,充分利用中学生的好奇、好动、好表现、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和优势,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和技巧,努力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从“厌学”到“好学”再到“乐学”,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整个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

  一、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如果教师平铺直叙,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极有可能使部分学生淡泊或丧失学习地理的兴趣,如果能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就会启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课堂上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

  笔者在讲授“季风环流”时,首先要求学生联系当地情况回答荣成市的冬、夏各主要吹什么方向的风,从而引出季风气候的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然后让学生根据亲身体验说出季风气候的特征,并让学生思考、讨论季风气候的成因。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都应给予正面鼓励、补充和引导。最后教师结合亚洲季风图和学生的回答情况指出整个东亚的季风情况和成因,并由此提出南亚在季风方向、特征和成因上与东亚有什么不同。

  在讲授“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时,首先要求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一些工业部门是对空气污染严重,还是对水污染严重。然后,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设你是荣成市的市长,你认为应当把水泥厂、酿造厂、发电厂、化工厂、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等布局在县城的什么方位,并说明理由。这样会使学生自觉开动脑筋,回忆学过的荣成市的季风情况,也学会了在搞工业布局时,应如何布局有关工业才会把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好胜心、好奇心越来越强,但也越来越爱面子。有些同学既想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又怕出错,所以常常回答问题不主动。要想使学生大胆主动参与教学,就要求教师把学生看成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创造一个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

  比如,在讲授“气候资源”时,笔者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举例说明气候资源对农业、建筑和交通等方面有什么影响?笔者让他们前后座位四个同学组成一组,就此问题讨论一下,再选出一位代表起来回答,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很多同学举出的事例不但有一定水平,而且有些事例比较新颖,而且学生讨论过程既是参与过程 也是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当然这种分组讨论切记走过场和弄形式。

  笔者认为只有学生勇于参与,乐于参与,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加强对地理知识、原理的理解,才能使学生自觉运用地理知识、原理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要想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勇于参与,乐于参与,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创设适当的课堂情境。

  在课堂上,不管学生想法多么离奇,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并及时鼓励他们勇于质疑、回答问题的勇气和追求真理的态度。

  注重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尊重激励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习到地理文化知识,同时也应在学生成长和个性发展上起到较好的作用。学生中通常有自信、开朗、热情大方、善于言表的性格和腼腆、内向、胆小、缺乏自信、沉默寡言的性格。事实上两种个性各有千秋,外向型的学生显得聪明活泼,而内向型的学生则表现的沉稳含蓄。教师应该对两种性格的学生持正确的态度,应该因势利导、挖掘优势、发挥其所长,关注他们情感上的真正需要,尊重个性的存在和发展。对学习好、性格开朗、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教师应适当增加问题的难度,适宜进行表扬,抑制他们盲目自满、骄傲的情绪,让其对学习产生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对胆小的性格内向、不善于口头表达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具体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一种轻松、宽容、关爱的气氛中得到培养。对基础较差而有心理障碍繁的学生,则适当降低要求,因人而异,由易到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感到有成就感,产生上进的动力。在教学中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耐心观察和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施教加以适当引导,尊重和信任学生,以表扬为主,多看学生的长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个性也得到良好发展。

  三、画示意图,激发学生动手的兴趣

  地理选择题经常出现一些用文字来表述一种地理现象,然后让你作出判断的题,对于这类题的解答,我认为根据题意画示意图是一个很好的解题方法.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我国高空一架飞机向西飞行,其左侧是高气压,右侧是低气压,此时的情况是:A,飞机在顺风飞行 B,飞机在逆风飞行 C,风从南侧吹来 D,风从北侧吹来".这道题是一道联系实际的题目,你不可能坐着飞机去实际考察一下,但你可以根据题中表述的意境画个示意图,风向一画出来,就知道飞机在逆风飞行.

  再如台风问题,我们书上讲到:"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所以可以理解为台风中心即为气旋中心.例题:"当台风中心位于台湾岛东北洋面上时,杭州吹: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此时你只要画一幅气旋水平示意图,再确定杭州在这个气旋中所处的位置,杭州的风向就可以确定了.

  四、温故知新,前后挂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运用刚刚学过的新知识来解决问题,应当是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又达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回顾笔者在讲授“气旋系统和反气旋系统”时,首先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过的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接着,教师联系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在黑板上边画边讲授气旋的形成、气流的运动情况及在气旋控制下的天气情况。

  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北半球气旋的情况下,让学生思考北半球的反气旋和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的运动情况及天气情况。然后,让学生上黑板分别边画边说明气旋、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的运动情况及天气情况。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简明扼要的总结。然后让学生找出(一)南半球与北半球气旋的异同点(二)南半球与北半球反气旋的异同点(三)气旋与反气旋的区别。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总结说明。

  五、利用电教媒体展示真实地理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地理教学媒体,将文本、图形、图象、音频、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信息经过特定的软硬件获取、制作、编辑和储存等处理后,以单独或合成的形态表现出来的技术和方法,具有速效、动态、变式、交互、扩缩、广泛等多方面的特点,是一种现代化的、先进的地理教学媒体。

  教学中我们经常利用电教媒体展示真实地理事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形成地理表象,引起学习兴趣,并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对许多地理事物缺乏直观表象,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学生没有见过冰川、地热现象、热带雨林、沙漠等,城市里的学生对农、牧业景观和许多农副产品不熟悉,内陆学生也许对海洋和海岸景观陌生。教师可以使用录像片和幻灯片向学生展示这类知识,帮助他们理解各种地理现象。有时候放录像,并不是因为学生没接触过这些地理事物。例如,笔者在讲乡土地理时播放的录像中的许多场所,学生都去过,但不一定有人系统地向他们介绍过有关的知识。现在教师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的、似乎已经熟悉的地理事物拿到课堂上,学生会觉得亲切。通过教师系统地讲解,学生不仅对这些事物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学习的兴趣也会更大。

  实践证明:兴趣是获取知识最好的老师,只有努力创造良好地理教学情境,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进而使学生学得更多的地理知识以及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水...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