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认知规律 讲解地理习题(地理论文)
运用认知规律 讲解地理习题
实施素质教育后,课时减少,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为教师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讲解课的课堂效率,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心理学认知规律,作了初步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1、 归纳总结。一道习题讲完之后应注意归纳一下这类题的考查知识点、解题思路和方法、解题的关键点。①归纳考查的知识点, 把题复原到基础知识上去,即返璞归真,把“万变”归结到“不变”中去,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②归纳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减少题海之中苦作舟的痛苦。③归纳解题的关键点,解题的关键点即学生解题卡壳的地方,也就是学生思维受阻的地方。关键点一般是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运用原基础知识形成的逆命题(在数学、物理中更常见)。例如:地球上物体水平运动的偏向规律是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向。它的逆命题是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向右偏的为北半球,向左偏的为南半球,不偏向的为赤道。在解题时有时会用它的逆命题来判断南北半球。类似的基础知识还有水平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河流由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我们可以应用其逆命题可以由气流方向推知气压高低、由河流流向推知地势高低。.二是运用基础知识延伸(生长)出来的新的知识点(在数学、物理中更常见),比如由赤道上昼夜相等延伸出赤道上每天都是6点日出、18点日落,由赤道上每天都是6点日出、18点日落延伸出赤道与晨线的交点地方时是6点,赤道与昏线的交点是18点。延伸出来的两个知识点在解一些关于地球运动意义的综合题时经常用到。归纳解题的关键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解答高难度题和综合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还经常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以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2、分类讲解。在一些单元练习题中,有些题目类型一样,这时我们可以打乱题号顺序,把这些属于同一类型的题集中讲解。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小专题,便于我们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归纳解答这类题目的思路和方法。
3、 变式发散。一些题目,我们在讲完后改变其条件,形成新的习题,再让学生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流畅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逆向推理。“拉金(R.Larkin,1979)的一项研究证明,由于优生头脑中具有大容量组块知识,所以常常采用顺向推理的方式进行思维,即由已知向未知(结论)进行推理,而认知水平低的学生则相反,常采用逆向推理的思维策略,即由未知(结论)向已知进行推理,因为他们头脑中只储存了一些小单元知识。” [1]文科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因此,在讲解的一些逻辑思维强的高难度题目(自然地理部分)时,我常用逆向推理的思维策略来讲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注释: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版 ,400页
参考文献:
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版
2.施良方著,学习论,1994年5月第一版
2007年3月17日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