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目标教学法 教学生学会自学
运用目标教学法,教学生学会自学
古人云:授之予鱼不如授之予渔。也就是说:给人一条鱼,不如教给他捕鱼的方法。教育也是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学科技术的时代意味着,知识正在不断变革,革新正在不断地日新月异。所以大家一致同意: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蓄知识,而应该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古今中外的学者和教育家都富有远见地看到,教育不再是单存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而且明确提出:在中小学阶段“教学生学会学习”,是学校教育的一项战略任务。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而且“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因此,我在从事高一地理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目标教学法,侧重学法指导,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即吸收加工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一、教学方法的提出
1、必要性自1994年地理不参加高考以来,以高考为指挥棒的中学,地理几乎是被打入“冷宫”,甚至不计入期中期末考试的总分和名次排列,无怪乎学生学不好地理,家长也不再提及地理。2001年后,地理虽然在文科综合科试卷中占有一席之位,但大部分学生仍视地理为负科(尤其是高一学生)。若仍对学生实施“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则效果不佳。
2、可行性高一新生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按会考要求统一教学,则好生觉易,“吃不饱”,而不听课,“差生”觉难,听不懂,尤其有的学校初中根本没有开设地理课,因此,旧的教学模式势必改变。另一方面,根据学生心理研究结果表明,大脑的个体差异无几,每位学生都有学好各门功课的欲望。所以,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引导学生抓知识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各种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潜能。
二、教学方法的实施
1、教学内容的选择
高一新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也有一定的惰性和不良的学习习惯,未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在上学期教学中,我只是选择一些条理性较强、脉络清晰的教学内容,例“第一单元第三节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第二单元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第七节大气环境保护”“第三单元第五节陆地水与水循环”“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等等。而对其它一些空间思维要求较高,理解性和直观演示性较高的教材,则仍以多媒体教学和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堂练习。到下学期,在学生已形成一定自学能力的基础上,大部分教材都可采用该种教学模式。
2、教学过程的实现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是进行地理学法指导的主渠道。运用目标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按“导课(导入新课--出示目标--布置预习)----自学(指导精读及个别辅导)----点拨提高----形成性测试----反馈巩固”的几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学习,在认真自学的基础上理解教师的综合分析,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复习巩固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将各学习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3、教学效果的评价
⑴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现象,而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提高为手段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按照教学目标,把握本节的重点;另一方面,难点突出了,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点拨,这样,又可省去大量学生能看懂的问题的重复介绍所用的时间,还可避免好生“吃不饱”(好生完成在学习任务后,还可完成课后作业),差生“吃不下”的现象。
⑵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地自学在学生在自学之前,教师要按本节教材的条理列出教学目标,出示要学生回答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明确重点、脉络清晰,而且带着问题读书,不是漫无目的的泛读。阅读自学之后,教师要提问,让学生自己解决以上问题,这样,既让学生有一定的压力而不放松,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绘制相关图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⑶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不同班级的不同学生,采用相同的教材,相同的教学方法和相同的要求,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而改革后的教学,可在同一个班级,让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在自学过程中,层次好的学生都能独立自学完成,达到预定目标;教师可个别辅导一些层次较差、基础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达到目标。在形成性测试中,层次好的学生可完成双份的练习,或提出他们感兴趣的、教材以外的问题,课后基本不要在地理这门学科上花时间(作业当堂课完成),而层次差的学生只要求完成指定的题目,课后再完成其它的练习。
⑷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高一的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要求学生边看书,边圈注,画重点;看书时,不做作业,而做作业时,不看书;点拨时,不做其它事,认真听讲。这样,学生就不得不在点拨前(即事先规定时间内)看完书,做完作业,整堂课学生的各个器官都被调动起来,大脑都在思考,也就没有时间开小差、讲话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都可适应我的教学方法,达到我的教学要求,自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并且也养成了较好的读书、做练习的习惯。学生一旦模仿,执行时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遵守学习规范中获得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要示。所以说,学会学习的方法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直接动力。
三、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课前准备要充分。首先,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要熟练,对教材的处理要妥善,课前教具准备要充分。如教学目标、图示、表格、形成性测试题等,都须在课前设计、刻印人手一份;导言、问题、练习后学生会反馈什么问题等教师要心中有数。也就是教师怎样“导演”好一堂课,都要在课前准备好。其次,对学生状况要明了。一个班级的总体状况,接受能力,个别学生的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及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做到心中有数。
2、时间安排要合理。为了把课堂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又增大课堂容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必要的。在运用幻灯片、电视或电脑等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除了要掌握好教师导讲、点拨时间外,还要控制好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否则,几个教学环节就有可能完成不了,难点的点拨就不了了之。
3、难易程度把握要适宜。太难或太易都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就必须把难题简化或把易题升华,要注意知识点的迁移及补充学生已遗忘的知识。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教育,是人们遗忘了所有学校灌输的知识后,仍能留存的东西。”教学生学会自学只是学会学习中的一个方面,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其主体仍是学生。教师只要授以学生予“渔”又何愁学生无“鱼”。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