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地理 -> 正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灵活教法主动学地理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3:48阅读:
字号:|

  灵活教法主动学地理

  摘要:地理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绝大多数的地理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到整个地理教学的质量。为此,我们必须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灵活教法,做好知识和学生的桥梁,给学生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教学方式

  我们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一个创新与超越的时代。教育正在迅速走向社会中心,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为顺应社会的需求,我们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灵活我们的教法,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好的情境,设计好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掌握知识,设计有挑战性的练习巩固所学,让教师成为“导演”,学生成为“演员”。当“演员”在“导演”的引导下去思考,去动手动脑时,我们的课堂便能成为交互式学习的平台,学生便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活动体验,而且也可以真正去培养他们多种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创新精神。我做了一些转变学生被动地学习地理方式的尝试。

  一、在游戏中学习地理

  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丰富多采的,单一的学习方式被长期应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受到严重挫伤。特别是一些比较难的知识点,如果一直采用传统讲授式的教学,往往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艰涩难懂。我们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

  [案例1]经纬网定位教师提问:现在我们开学还没多久,老师对各位同学还不是很熟,那么老师在不知道姓名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找到想要找的同学呢?

  学生回答:相貌特征、座位等。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座位号很准确的找到某位同学。

  活动1:现在我们把全班分为横向六排,竖向八列。

  1.教师说出横向排数和竖向列数,如“横二排、竖三列”,请符合要求的同学起立示意。(学生熟练后,加快速度)

  2.教师说出第一位同学的组号,由这位同学说出另一个同学的组号,依次传下去。

  教师过渡:联系地球的经线与纬线,想想我们刚才分的排、列和经纬线及经纬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生明确经纬网的定位作用。

  活动2:通过游戏学习利用经纬网定位。

  1.活动准备

  (1)准备标牌,分别写上“60°N”、“30°N”、“0°”、“30°S”、“60°S”、“80°W”、“60°W”、“40°W”、“20°W”、“0°”、“20°E”、“40°E”“60°E”、字样。

  (2)编织经纬网:在教室里把纬度标牌放置在靠近中间一列的相应课桌上,将经度标牌竖于第一排的相应课桌上,以便于全班同学都能清楚地看见标牌。这样我们就在教室内织就了一张经纬网,在黑板上画出和教室相同的经纬网。

  2.游戏过程:

  (1)找准自己:请各位同学找准自己的位置,并在卡片纸上写出自己所在的经纬度,完成后示意,比一比哪组最先完成,同桌互相检查是否正确。

  (2)找准朋友:在本班中找一位你的朋友,判断他(她)在自己的什么方向?并说出其经纬度位置,由其朋友判断正确与否。

  (3)快速反应: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指令作出相应的反应,看看谁又快又准,由师生共同评判。

  ①位于赤道上的同学,请起立。②位于本初子午线上的同学,请举手。③位于北半球的同学,请起立。④位于低纬度地区的同学,先请坐。⑤西半球的同学举起手来。⑥南半球的同学先放下手。⑦教师点名,请起立示意:如东经30°、北纬30°的同学;西经20°、南纬30°;……⑨在东西半球分界线上的同学挥挥手。

  3.有学生在游戏后提出疑问,若图中没有明确标出东经、西经、南纬、北纬,怎么判断自己的位置?教师趁机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经度和纬度变化的规律。

  这种将学生编织入经纬网的游戏可以很好的激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如何利用经纬网找到某个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很高的激情参与学习的过程,同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合作解决问题,这样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了半球划分、低中高纬度的划分、特殊经纬线以及经纬度的变化等相关知识。通过紧张的比赛、快乐的游戏和中肯的评价,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重点知识。

  [案例2]辽阔的疆域:游戏:角色扮演──中国的邻居

  学生读图找出中国的陆上邻居和隔海相望的邻居。

  教师提前准备写上国家名字的卡片,学生抽签站队。明确教室方位,由老师扮演中国,学生抽签后迅速并准确地报出自己在中国的什么方位,并按与中国的相邻关系调整前后左右的距离。

  同学们通过游戏,很容易掌握了这节课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对地理知识充满了兴趣,记忆深刻,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学生感到易学,就不难提高教学质量了。

  二、在竞赛中喜欢地理

  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理,借鉴和模拟电视节目中知识竞赛的形式进行课堂组织,可以很好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案例1]教学《多民族的大家庭》,老师对于学生给予充分信任,在上课之前,笔者没有机械地让学生去预习教材中的内容,而是巧妙地通过设计地理小竞赛引导学生去预习,并激发学生从各个方面去了解我国的民族特色。将学生分四个小组,安排学生课前分组收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等资料。上课时利用歌曲《爱我中华》导入新课,然后由学生组织竞赛。

  竞赛一:“民族服饰秀”,第一小组展示课前搜集的各民族服饰的图片,由其它三个小组的同学抢答,并计分。

  竞赛二:“民族节日秀”,第二小组的同学通过图片、歌舞表演、体育运动模拟表演展示各民族独特的节日,比如那达慕大会中的摔跤比赛、傣族的泼水节、壮族的“三月三”对歌等,由其它三个小组竞猜并计分。

  竞赛三:“民族习俗秀”,第三小组同学将收集的各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通过描述或表演,比如哈尼族的“躲婚”习俗、高山族的勾脚礼、藏族向客人敬献哈达等,由其它小组竞猜,同样计分。

  竞赛四:“民族知识抢答”,第四小组将民族的分布、宗教信仰等出题,由其它小组竞猜并计分。

  小结评分。

  最后通过“议一仪”:甲同学认为少数民族奇装异服,饮食习惯也不利于健康,几乎每个少数民族都有信仰宗教的传统,根本就是迷信的行为,太落伍了,应该取缔才好。乙同学认为少数民族考生在大型考试中都有加分的照顾,觉得很不公平,不是说民族平等吗?聪明的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班内交流,以此来认识我国的民族政策。

  这堂课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首先各小组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搜集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有在教材中搜集资料的,也有上网搜集资料的,还有将自己去云南等地旅游时拍摄的带有浓烈民族风采的照片展示的。在组织竞赛题目时有将搜集的图片做成幻灯片进行展示的,有通过民族歌舞展示的,也有直接用口头进行表达的。课前学生运用多种渠道搜集资料,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课上由学生通过出题描述或表演的形式组织竞赛,在比赛中学生们争相回答问题,你追我赶。课堂气氛活跃、有激情,学生有更自主、更快乐的学习空间。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从搜集整理到竞赛表演、表述、争论等处处体现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在动手中感受地理

  地理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动手,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所以在实施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积极地进行关于“动手学地理”的探索。有些知识点,教师讲解、演示多次不如让学生亲自做一次理解得透彻,记忆得牢固。教师要让学生在动手中感悟、思考、学习。

  [案例1]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中,让学生用乒乓球、铁丝等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模型,在模型上绘出主要的经纬线并标出三个城市城市:北京、纽约、东京。

  (1)在“地球的自转”学习中,要求学生在自己制作的模型上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地球转动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观察地球转动方向与手表时针转动方向的关系。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直接感受并判断地球转动方向、旋转轴,再结合生活体验说出地球自转周期。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并记录观察结果,班内交流。

  (2)小组合作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同时转动地球仪,观察随着地球自转运动,北京、纽约、东京经历昼夜的先后顺序有什么规律:

  ①当北京是白天时,纽约、东京哪个是黑夜,哪个是白天?

  ②北京和东京哪个地方先见到太阳?这说明哪个地方时间早?

  ③东边的地方和西边的地方哪个时间早?

  (2)在“地球的公转”学习中,小组合作演示地球公转,并结合生活体验,思考总结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对于没有学过立体几何、物理等知识,空间想象能力还很差的初一学生来说,让他们在制作和动手操作中学习,在实践中观察并总结地理规律,有助于他们加深对地理现象的认识,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以达到有效学习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只有流动的水,才会清澈美丽;只有变化的教学,才会有生命力。”顺应新时代课堂改革的需要,灵活教学方式,构建开放式课堂,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就有希望培养出健康、有创造力的学生。

上一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激发兴趣,提...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