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论文摘要】在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课题研究是地理教学研究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从当前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开展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入手,对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行为进行了归类和病因诊断,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方法,并从课题研究实践角度,进行了课题研究反思,对于一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课题研究,科学指导,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实践的,教学中会遇到很多实际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很多的时候在制约着地理教学实践能都沿着正确的轨道继续发展,并有效的落实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师将教学中实际问题转化为课题,开展以课题为载体的教学研究成为地理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
课题是有目标、有内容、有措施、有预期结果的研究项目。它是指在地理学科领域内,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和任务,能够通过研究加以解决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地理教学问题。课题能够使研究的目的具体化,使研究活动指向特定的对象和内容范畴,具有指向性、概括性和限定性等特点。课题始于问题,但是课题≠问题,可以这样理解:“课题研究﹦有意义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解决的结果”。一个好的地理研究课题应有三个特点,即价值性、可行性和明确性。但是,由于教师日常工作很繁忙,有教师抱怨:“课题研究好是好,可我们的课务这么重,哪里有时间啊?”当然我们也不乏听到老师的一些声音:“写也写不来……”,“只要把书教好了,搞课题研究有什么用?”;“搞课题研究就是东抄西抄,拼拼凑凑没有实际意义”;还有的“我的研究水平太差了……”“反正评不上奖,还是不要开展了……”等等。教师的这些消极想法的存在,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也制约着地理教学中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从实践角度看,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繁重,课务安排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做课题研究对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实践价值表现在,不仅它可以把握地理教学规律,寻找解决地理问题的办法,可以改进工作,让教师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而且它还能完善自我,让教师走进自己的“真实世界”。
课题研究需要教师能创造性地把日常地理教育教学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转化为课题。客观上说,课题研究是一项综合性十分强的教学实践活动,一线地理教师想开展课题研究并不是一件随心所欲的事情,它对教师的问题解决能力与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那么,又为什么高中地理新课程推进过程中,一线地理教师要开展课题研究呢?
三、问题的分析
从实践的角度看,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推进过程中,教师开展的课题研究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主客观原因:
一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为了适应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对老师提出的新要求:地理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要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搞教育科研使许多成为名师过程的最大受益者,完全可以说:“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林崇德语)实践表明: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科研能使教师更“聪明”,科研能使教师更专业,科研能使教学更有质量。
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推进中地理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地理教师自己教学实践的问题、有学生行为习惯、道德表现的问题、有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有学校管理模式的问题。
三是有助于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四是有助于形成科研指导教学的意识。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地理教师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其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身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教学。
五是可以改变个人教学状况和个人的职业处境。做课题研究可以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升教师教学的品位,提高自己的教学成效,让教师在激烈的学科竞争中列有一席之地,在自己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赢得一定的“专业自尊”。
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因此,地理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努力焕发课题研究自身的魅力,充分享受课题研究带来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让自己在轻负担下过着充实而有意义的教育生活,这也是教育科研为教师创设的一份人文关怀的情怀。
但是,由于功利因素和形式主义的负面影响,当前地理教师在从事课题研究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以下一些“病态”行为或想法:
问题1:教师意识不到教学中的问题
病因诊断:课堂是繁忙的场所,课堂决策复杂多变,课堂事件不可预测且公开化,老师忙得没有时间仔细思考在做什么。教师培养未经课堂观察技术的专业训练,教师对课堂教学缺乏反省意识,因此对一些问题会视而不见。教师很少被人系统观察过,因此,他们很少收到有关如何提高他们教学效能的有价值的反馈信息或建议。教师对地理教学行为的判断,大多是建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需要先进理论与先进经验的引领。另外,缺乏一种机制,引导专家与教研员深入课堂,观察指导,与教师平等对话与交流,这样教师也很难受到启发和激发,地理教学中问题的发现就更难。如果说,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中不能意识到有价值的问题,并转化为课题,那么,教师开展地理课题研究就是一句空话。
问题2:注重形式,忽视过程
病因诊断:一些教师从事地理课题匆匆开题、迅速结题,没有过程。在实际工作中都忙于事务,忙于应付,通常的做法是写几篇文章,找一些材料,东拼西就,甚至是过去做的事情,拿来宣称解决了问题;末了写一个报告什么的算是课题的小结或者成果,只有其名,而无其实。
问题3:急功近利,热衷炒作
病因诊断:一些教师由于过分关注地理课题的开题,和课题等级的立项,关注于各级领导、专家对自己课题的关心和光顾。津津乐道于自己有多少课题、课题的等第级别,而忽视课题研究的过程实施,结果是使课题成了追逐名利的方式。
问题4:跟风而上,创新不足
病因诊断:一些教师选择的课题的创新不足,喜欢跟风。其实专家的理论要学,研究的方法要学,但不能总停留在“复述”的层面上,要想办法使专家的理念、方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地理教学中的课题研究的内容,要贴近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范围不宜太宽太泛,目标不宜太高太玄。越是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的、富有个性的东西,越有新意。课题的研究方法,最好是以解决教学实践中真问题为主的微观研究,策略、方法应该方便教师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建立关联。课题的研究过程,应该与改进和提升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密切相关,不能让教师望而却步,力争使研究过程能为校本研究积累成果。课题研究的成果,应突出实效性,一旦“校本”的东西实实在在了,这个研究才有了存在的价值。
问题5:闭门造车,缺乏引领
病因诊断:一些教师做地理课题喜欢独自研究,孤军奋战,没有形成研究团队。要使地理课题研究具有生命力,就要获得各个方面的支持。一个成功的课题研究,离不开专家的支持。做课题可以寻求教研员、科研专家、师范院校教师的科研指导与业务帮助。
问题6:重视课题立项,忽视过程研究
病因诊断:地理课题研究一般需要立足本校、立足本学科。一些地理教师以功利思想搞课题研究,重视立项,轻视过程研究,致使课题流失。偏离地理研究的学术方向,造成课题与本身的教学工作相冲突,无暇顾及课题研究。有的教师课题立得过大,贪大求全,跟风追潮,没有能力完成课题研究。还有的教师缺乏研究素质和能力积累,研究工作不得要领,问题意识不强,概念界定不清,研究内容分解不准,论证不充分,结论无大的价值。另外,一些课题负责人挂帅不出征,挂名不研究,没有形成研究团队,合作研究的意识缺乏,导致课题研究无法推进。
问题7:偏重功利的结果、轻视扎实的过程实施
病因诊断:一些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关注课题的结题报告,却不重视课题研究中的核心环节,即课题的过程研究。课题过程管理松散,没有进行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有些教师选择了课题,课题立项后,由于工作忙不开题,或者缺少研究计划,研究思路不清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研究深度不足,交流不够,缺乏材料积累,档案建立不起来,不能按时结题。有的教师只重视评奖,论文至上。一项课题或成果,跨系列或在本系统多次报题报奖,这样既难以提高课题的研究层次,也无助于课题研究能力的提高。
问题8:关注课题数量呈现,轻品牌课题的打造
病因诊断:一些地理教师选题的课题,喜欢一项课题多处立项,疲于应付,精力不足,这样难出精品。同时有些教师乐于申报或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多方应付,而实际介入课题研究又很少,这样徒有虚名,很难形成自己品牌课题。因此,教师要立足的自身的实际,结合自己开展的课题,突出课题特色,注重发展课题的教学效益,力争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课题成果,从而形成精品课题,对当前的地理教学形成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四、问题的解决
通常,地理教学中课题实施的具体环节包括以下阶段:课题开题、制定课题方案、制定阶段性实施计划、按计划开展各项活动、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完成阶段性小结、建立课题档案、完成研究报告和申请结题。其实,一个好的课题研究方案是课题研究成功的前提保障。一般一项完整的课题研究方案包括以下内容:课题研究背景、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价值、课题界定、课题假设和理论依据、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课题研究内容、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课题研究的保障、课题研究的阶段和课题研究的成果等。那么,如何保证一线地理教师能够根据教学需要,提供一份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方案呢?从课题方案的设计角度而言,要解决此问题,应当从以下环节入手才能解决一线地理教师的需求问题。
1、课题概念界定的指导
课题研究,首先要做好地理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课题界定是课题研究的基础性、核心性工作,直接关系到整个课题的设计水平和质量,是理性思维水平最高的工作,也是难度最大的工作。课题界定的实质是:将原生问题进行恰当转换和重新描述,使之成为课题所需要的表述和呈现方式,为课题进入“清晰化、具体化、操作化”的状态提供基础。课题界定的内容包括:基本概念的界定、研究视角的界定、研究范围的界定、研究对象的界定、研究方式的界定。核心工作是概念的界定:核心概念的界定、主要概念的界定、相关概念的辨识与界定、相同概念的不同理解。不能停留在概念界定上,更进一步要揭示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构成课题所要呈现的规定情景或空间。不能照搬照抄已有的概念解释,要通过概念界定提出你对课题的独到见解,体现你的思想和观点。
其实,一个课题名称的概念界定,就是课题研究内容最高度地概括。它一般应包括课题研究的对象、研究的范畴和研究的方法三部分,简称课题名称三要素。比如,中外中学地理教材的比较研究;高中学生地理学习方法现状的调查研究,开展高中地理课外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具体来说,课题《地理课堂教学中批评策略的研究》的界定:“批评”原指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做出评价和判断,这里单指教师、家长、同学等对学生的缺点、错误提出评价和意见。“策略”,原指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行动计划,此指学校教育中有效使用批评的方式和方法。“地理课堂教学中批评策略的研究”就是研究地理课堂教学教育情境中有效使用批评的方式和方法。再比如:课题:《高中学生地理学习障碍及转化指导的研究》的界定:“高中学生学习障碍的界定:高中学生地理学习障碍在学习中的表现为:基础差、理解能力低、智力活动存在缺陷、计算等技能的缺乏、对一些考试测验的过度焦虑、性格上过分的执拗和固执、学习中注意集中困难和遇到困难容易退缩等;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障碍及其转化指导包括: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中的诊断、预防、及时查找原因、及时补救和对地理学习障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等。
2、国内外同一研究的现状与价值的描述
课题研究实施之前,要摸透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同一研究领域”不等于“同一课题”,包括同一研究领域的不同课题。“现状”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重在对“现状”(所能够掌握的资料)的分析、提炼与概括,而不是对现状的罗列。难在对资料的收集、分析、提炼与概括,难在文献研究与现状研究的整合,需要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文字概括水平。而研究的价值,则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要求正面表述,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和风度:能够说清楚的充分说,能够说一些的说一些,把握不住的不乱说。“表”在当“表”之处:要聪明地借鉴他人的成果,而不要贬低他人的成果;要善于表明自身与其他研究的“相容性”,没有必要将自身与其他研究“对立”起来;防止过度“表白”,容易引起专家反感。
3、课题研究目标、内容与重点的把握
准确把握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研究目标所表述的,是通过具体而确定的方式,在规定的范围内,在确定的程度或层次上,在特定的方向上或角度上解决问题。研究目标的特征:清晰、可分解、概括化。研究目标可以分为理论性目标、实践性目标和中介性目标。目标其本质上就是反映了课题要追求什么,具体体现在:一是课题要有思想,以体现先进理念;二是课题要有个性,以突出研究特色;三是课题要有选择,以显示研究重点。
4、课题研究思路、过程与方法的厘清
研究思路是为了达成研究目标,对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的总体认识。研究过程一般包括:课题研究的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成、阶段负责人。每个阶段的表述均要从上述五个维度来进行,例如:第四阶段(2008年6月-2009年12月),完成研究目标2,包括子课题5、6、7,成果为个案集一本,论文《…》、《…》两篇。×××负责。
5、课题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的表述
要高度概括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主要观点的涵义是指对支撑课题研究的理论、思想的概括性认识。主要观点的形成通常围绕课题界定尤其是核心概念的界定,进一步提炼概括出几条主要的支撑课题研究的理性认识。创新之处是从一个课题的选题、思想、角度、思路、方法等而言的。
6、课题预期研究成果形式的分类
要明确预期研究成果。一般课题预期的研究成果是多样的。其中包括应用性成果:研究报告、应用方案、决策建议、教材与教法、课件、软件、数据库等;也有理论性成果:专著、专题论文(文集);还有经验性成果:教学课例、教育案例、科研经验等。
7、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主要(重点)是论证技术可完成性。比如,研究基础:曾经承担……;研究力量:力量的组织……;研究水平:方案设计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原则上要将“可行性分析”与“保证措施”区分开,不要混为一谈。比如:
某课题的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案例)
1、课题组核心成员丰富的教科研经历,为树立完成本课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于以下理性判断:(1)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省、市、区等课程专家、教科研人员担任课题组核心成员,直接参与课题的指导,为课题研究提供智力支撑。(2)课题由×××校长亲自挂帅参与研究,定期请省内知名专家到校指导,开展专题研讨,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行政与经费支撑。(3)全校教师参与课题的实验研究,举全校之力支持课题研究。
课题组×××等教师都是市区知名骨干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多次承担后参与市区级课题研究,有丰富的研究经验,且有数十篇相关研究论文公开发表或获奖。
2、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是文献搜集工作(略);二是调研工作;三是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①本课题组与南师大教育专家、市、区教科研人员合作,他们全程参与课题的设计、论证、实验工作,给课题组提供指导与帮助。
②我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将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区教育局对此项课题非常重视,直接下拨专项实验经费10万元。
③时间有保证,校长亲自过问,研究时间进度安排有保障。
有网络支持:教研网,教育科研科研动态
五、问题的反思
从教师课题研究的实践体验看,要避免地理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浮躁倾向,切实提高课题研究的成效,必须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反思。反思有助于课题研究质量的提高。有些教师对教学反思存在误区与困惑,一是应付了事,二是反思表面化,三将反思等同于总结。我们主张: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课题反思尽可能用地理教师的语言叙述自己就的实践,从教师的实践过程中提炼有效的经验,让自己的研究经验体现自身的特点。因此,从提高课题研究实效性的角度看,一线教师以下的反思值得关注:
反思之一:在课题研究的动机上,要克服“功利”,注重“内需”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所在便是功利色彩太浓,学校的课题研究成了相当多的学校生存和发展中的点缀,成了教师在评定职称中的砝码。一些教师们为“职称”、“晋级”所左右而匆忙写作,华而不实、徒有虚名的“课题成果”随处可见。这种“装点门面”、“金玉其外”的课题研究动机,是对课题研究的本质观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所造成的。学校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题研究必须从教育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题,从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选题,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中选题,从教师自身课堂实践的矛盾冲突中选题。只有这样,才能生成先进的教育思想、精湛的教学艺术,才是课题研究真正的“科学性”与“方法论”。
比如,地图,是地表图形的描绘,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地理图表有很大的兼容性和覆盖面,是考查学生观察、判断、分析等综合能力的理想工具,是高考命题理想的切入口,因而地图是地理高考命题中不变的主题,更是综合测试的重要内容。但在学生答题情况调查中,发现广大考生的地图能力却不容乐观。因此,为了保证学生在高考中适应图表的考查要求,教师也应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借助图文结合,以图导学,引导学生学会读图,学会对地图信息加以分析运用,提高学生地图能力、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引发学生的地理知识联想,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此,教师确定了“新课标背景下学生高中地理地图学习能力的研究与实践”研究课题,围绕把握地图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培养用图习惯;详解读图方法,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循序渐进,遵循规律,加强对学生的读图训练;活学活用,提升学生的地图意识等方面开展实践研究,无疑这个课题既符合教师迫切提升教学成效的内在需要,也符合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再比如,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的经典内容,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地理的第一个必修模块,是学生地理学科学习的"开局",教师发现大多数学生觉得必修1模块(自然地理)的学习难度相对较大一些,教师也觉得自然地理的教学存在的困难较大。但是自然地理内容学习的情况,对学生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的学习及未来学习领域的选择有着十分重要影响。因而教师确定开展“基于新课程背景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难度"的研究”课题,提出了在自然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好“结构”、“价值”、“平衡”;对于必修模块的教学而言,应把握课程标准的底线,知识点的教学不宜挖得过深,也不要面面俱到;解决自然地理原理、规律教学难的问题,需要在教学中把握好"相关度"等设想,从客观上说,这也是解决教师教学中的现实难题,符合教师地理教学的内在需要。
反思之二:在课题研究的选题上,要避免“跟从”,注重“创新”
目前学校和教师在课题研究选题上“跟从”别人的多,加以创新的少,课题选择缺乏创新意识和时代特征。众多课题并无太多差异,有特征、有个性的少,重复研究、低层次研究的多。如“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模式”等课题遍地开花、大同小异。或者“穿新鞋走老路”,或者“穿别人的鞋,走别人的路”,惟独失却了自己的个性。其实,具有“创新意义”的课题研究,是具有“校本”、“师本”倾向的,必须就学校及教师本身地理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进行调查、归类,找出共同特点,再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其进行修正、提炼,去伪存真。从问题筛选→经验提炼→资料寻疑→现状分析→意向转化,是课题研究选题的一般方法,“创新”也伴随其间。
比如,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确定选择“GIS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课题,从手段层面改变当前的课堂技术装备,利用新型数字化教学环境,构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氛围,并在此氛围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运用各种学习工具探索未知地理学科知识领域。同时,GIS技术可将复杂的自然景观、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甚至抽象的概念用三维的、动态的、直观的方法方式表现出来,将地理教学中不易明察与掌握的内容通过虚拟场景来展现,当GIS引入高中地理教学后,能极大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将学习的主动权移交给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地理素养。因此,确定这个课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反思之三:在课题研究的实施上,要减少“形式”,注重“过程”
目前,课题研究活动中追求“形式主义”的太多,主要表现在:重视了“方案”和“报告”的撰写,而忽视了实施过程的历练,具体操作过程避重就轻,蜻蜓点水,整个实施成了“哑铃”状(重两头轻中间)的畸形怪胎。重视开题及结题时的“轰动场面”,而无视实施进程的厚积薄发。开题及结题时,专家云集,嘉宾满座,而具体的操作过程却清汤淡水,平时大量的研究工作往往被搁置一边。很多地理教师也喜欢大规模、大动作,通过大型公开展示,不惜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聘请导师来校“指点迷津”,希望能让老师茅塞顿开,快速成长。
反思之四:在课题研究的评价上,要力戒“浮华”,注重“实效”
课题研究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课题研究本身的评价,二是学校对课题研究评价机制的确立。对课题研究本身的评价上,目前出现的“浮华”之风,主要表现在重视物化成果,忽视“推广辐射”。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从事的主要是“应用性研究”,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形成课题研究评价机制上,要通过机制创新以激励、塑造、发展和凝聚教师在“新”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求真效。
比如:而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灵魂。“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意味着新课程体系必须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旧的教学模式(框架),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有教师把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看成一种“教育智慧”,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为此,选择了“在高中地理新课程中运用生成教学提高课堂实效性的研究”课题,想从高中新课程地理生成性教学入手,研究生成性教学与课堂实效性的关系,并对这两者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促使教师对课堂教学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行变革,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这个课题的确定对当前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框架,同时也为开展地理有效教学提供一种操作模式,可以说,该课题的确定突出了课题要重视实效的要求。
反思之五:在课题的选题上,要避免“空而玄”,突出“小而新、真而实”
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论文选题要小。题目要大小适度,不能太大、太空、太宽。即论文切入点具体而细小,是针对教学中某一个具体问题或现象,同时文章撰写内容不会很长。比如,针对习题教学,进行归类和分析,提出了:《高中地理科学探究类题型特征透析》、《高考地理研究性学习类题型特征及解法例析》。针对日常教学中的难点,可以提出《××难点成因及教学设计》。二是课题选题要新。具有创新性、前瞻性,不重复别人的研究,或走老路,也可以在他人研究基础上有所突破或有所创新。三是课题选题要实。具有实用性,现实性,针对性,有利于提升地理教学质量。比如,教学评价成为难点,确定《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笔试命题的编制技术与方法研究》、《高考地理创新试题的设计特点与发展趋势》,具有十分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四是课题选题要真。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符合学科规律。五是课题选题要简。选题要简单明了,不故弄玄虚。比如,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与旧的地理教学大纲哪些地方发生了的变化,新课程标准哪些方面有所创新,通过一些比较研究,从而明确地理新课程的价值取向。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