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者的目标。全文首先介绍了有效教学的内涵及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无效”的体现。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前精选整合教学内容、应用生活经验于课堂教学、重视案例教学等。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课程融合了地理、气象、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多种知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具有重要意义。但地理被认为是一门“副科”的思想仍然较为严重。因此改善地理教学策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很有现实意义。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及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无效”的体现
有效教学本质上就是“向45分钟要效率”,“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1]由此可见,“有效”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既突出了知识的获取,也突出了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无效”主要体现在:
1.重视知识传授,忽视知识和技能获得的过程
作为文综的一门课程,地理融合了多种知识为一体,教师比较注重以“高考”作为准绳,强调知识传授和接受,忽视了知识技能获取过程。
2.引用新教学方法,但有名无实
如“小组合作学习”变成了“小组合坐”,“以人为本”变成了“远离”教材、“兴趣教学”变成了讲故事、自主学习变成了一切迁就学生等。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课前精选整合教学内容
高中学生课程负担重,单科课时并不丰裕。因此,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和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1)理顺教材的内在逻辑关系
高中地理知识点多,如果没有清晰的学习线路,学生学习时就容易混乱,很难将知识点串联起来,更难形成知识体系活学活用。如“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课程中,可以先介绍“环境问题的表现分类和分布特点”,然后讲述“人地关系”。这样知识就呈现层次感,引导学生从感兴趣的知识入手,归纳出环境问题两种类型,再分析其成因和分布,最后引导到人地关系上。
(2)合理删减,强化主干知识
面面俱到是教学的大忌。高中地理课程的特点在于“内容多、头绪多、涉及面广”,因此,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合理删减,以强化主干知识。如高中地理必修2第五章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该课题的“多少”难以界定,分析其“多少”意义不大,可以舍弃。
2.应用生活经验于课堂教学
高中地理课程内容,无论是地理知识、气象环境,还是人口、资源、发展等,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恰当地引入生活经验,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裨益。如必修课第八单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入手,如垃圾、汽车废气、建筑污染、森林砍伐等,逐步深入地分析环境问题。对于城市学生,在学习第六单元关于城市化的问题时,让他们从生活中体会城市区位因素、城市发展和变迁等。同时,在课堂上还可以通过小实验来回放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如关于“宇宙中的地球”,如何理解其经纬、赤道、自转、公转等,如何理解“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此时需要借助多媒体播放,同时在地球仪、图片或者角色扮演中标明在地球上的位置,通过这种形象的方式,能加深学生对地球、太阳、宇宙的理解。总之,利用学生生活实际为课堂注入了新鲜的生活内容,把地理知识移植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了有用的地理,自然地开启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大门,并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培养 [2]。
3.重视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最直接的学习实践,它具有生动、形象、接触现实的特点,其直接面对应用环境非常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3]。而且各个版本的地理教材也比较重视案例教学。如选修第二册“交通运输的建设——以西南地区为例”,就可以以入藏铁路的选择为案例。教师提前查好资料,将入藏铁路的三个方案的长度、总投资、技术问题等标明,让学生从中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案。该方案要求学生对西南地区的地理结构较为熟悉,同时思考影响交通建设的一切因素,如天气、运输、民俗、自然环境等。又如高中地理课程中有大量的读图,它分7个层次不同的能力要求:读图、识图、析图、以文释图、以图载文、图文转换、填绘地图等。在进行案例训练时,如等值线图(等温线、等降水线、等压线、等太阳辐射线、等地址年代线、等盐度线),可以在黑板上明确读图步骤,如题目的要求、极端值大小、弯曲方向、疏密程度、坐标、数据等。这样每一次的读图训练都是一次案例教学,极大地提升了他们读图的技巧。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