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信息技术 -> 正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浅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20:47:09阅读:
字号:|

  浅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

  由于社会对信息化的需求,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信息技术课应该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心理的知识并结合教师个人实践把创新教育引入课堂中去,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创新能力的内涵和范畴、四个人脑思维部位区、13种信息科学过程技能

  【正文】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是本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要解开一个难题必须要了解这个问题的实质。也就是说,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了解“创新能力”的实质内涵和范畴。“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创新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的创新技能。其中,激发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开发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心;训练创新技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唤起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激情。

  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同样需要“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教师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创造激情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创设情景,利用“问题求解”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发掘自己的创造力。“疑问”是一切发现和创造的前提,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创设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的问题要符合可接受性、障碍性、探索性原则,以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提供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的机会。在讲述新课或重点难点的引入时,我们不妨使用这种方法。例如在讲授必修中“信息获取”的内容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景:全班同学分小组在国庆节出去旅游,每个同学的旅游经费是一定的,请各个小组制定一份旅游计划。这个情景任务一提出来,整个班立刻沸腾起来,各个小组的同学纷纷商量讨论起来,大家还上网寻找相关的旅游信息。当同学们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制定出一份份富有特色的旅游计划出来后,教师再与同学们一起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体验和总结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这样通过创设情景来安排这节课,既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学生制定的旅游计划有的非常有意思,比如有小组就制定出“自行车自助游”这样特别有创意的计划,真是整节课都闪耀着智慧和创意的火花。?

  2.????兴趣激励法。兴趣是学生的最好老师,是学生自主探索的最大动力也是创造力量的源泉。利用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当然每个人对每件事的感兴趣程度很可能是不一样,那么为了最大程度地找准学生们的兴趣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多关注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例如随着当前电脑的普及,很多学生都很喜欢玩电脑游戏,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抓准学生这一个共性,将学习活动与游戏活动有机的联系起来,让学生担任某个计算机角色,从而认真地去完成角色的职能和任务,也就是完成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课题;或者在计算机设计的课件中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创作手段,借助计算机提供的各种声像媒体来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兴趣激励法在讲授一些理论性比较多的教学内容时效果最明显。

  3.????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好奇心是对新、特、奇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对感知到的新信息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产生深入分析、思考的急切心理。教师要利用这种心理,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例如,在学习EXCEL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准备一个班级多门学科的成绩表,然后提问学生谁可以在一分钟之内算出每门学科的平均分和每位学生的总分。当时学生眼里充满好奇想知道如何做到,当教师演示完后,全班的同学发出惊讶的声音,在这个浓烈的学习气氛中,教师就可以很顺利地开始了这堂课的教学,讲授完基本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一下,并让他们考虑有没有其它方法可以完成同样的操作。教师还可以请发现其它方法的学生当场演示给全班同学看,既能增强班级整体的学习气氛,又能激发起每位学生探索创新的潜能和争取表现的欲望。其实只要教师在每次讲授完一个新的电脑操作后多问一句“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可以完成同样的操作?”或者在每一节课都设计好相应的拓展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都是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思维活动。心理学家认为,人脑有四个功能部位:一是以外部世界接受感觉的感受区;二是将这些感觉收集整理起来的贮存区;三是评价收到的新信息的判断区;四是按新的方式将旧信息结合起来的想象区。开发人的思维能力就是开发人脑这四个功能部位的潜能。

  1.????利用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大脑的感受区,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指不经过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它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即是发明创造的先导,也是百思不解之后突然获得的硕果,在创造发明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学上的“阿基米德定律”是阿基米德在跳入澡缸的一瞬间,发现澡缸边缘溢出的水的体积跟他自己身体入水部分的体积一样大,从而悟出了著名的比重定律。直觉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表现为提出怪问题,有时表现为大胆的猜想,有时表现为一种应急性的回答,有时表现为解决一个问题,设想出多种新奇的方法、方案等等。为了培养学生直觉思维,感受直觉思维的好处,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灵感;在学习中因为特定的外界或内部刺激,学生突然会有所感悟,这就是灵感。对于学生平时一时的灵感,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重视,要求学生时常将灵感得来的想法做好记录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通常这种想法在发现和解决问题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好的效果;因此要及时捕捉这种创造性思维的产物,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课堂上丰富的外部媒体信息刺激学生大脑的感受区,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

  2.????全面增强学生大脑贮存区的功能,为提升学生的创造力磨练内功。一个人的创造思维能力的大小与这个人本身贮存的信息量的大小是有很大关系的。如果学生平时不注意积累足够丰富多元的信息,那么他的创造思维能力就会有很大的局限;如果学生连自己所学习过的知识都不能很好的记住,那么他又如何做到灵活应用和有所创新呢?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就曾说过他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会取得如此大的科学突破和成就。“巨人的肩膀”其实就是前人的积累,这句话的含义是:前人的科学研究和积累是奠定牛顿所能取得的科学突破和成就的基础保证。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反映出牛顿学习和积累了前人大量的相关研究经验和信息,并以此作为基础进行创新和探索才最终获取科学上的突破和成就。如果一个人头脑里没有贮存足够大量的学习、工作或者生活方面的信息和积累,这个人要想获得某一方面的创造和突破是非常困难的。俗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不能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积累,要尽量挖掘学生大脑贮存区的潜力,让学生能尽好地运用自己的大脑去贮存更多有用的知识和信息。当然这并不代表课堂上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和脑等各种器官的作用,在操练和实验的过程中运用多元记忆法,不仅要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实践,获取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增加自己的记忆能力,使学过的知识有效保持。操作要有一定的重复分量,使操作和行动得以熟练,速度逐步得以提高;也要有适中的难度以保持适度的兴奋,并锻炼克服困难的精神。操练时,教师要巡视、辅导和纠正错误。

  3.????开拓学生大脑的判断区,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爱恩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般来说,学生质疑能力的高低,可以衡量学生发挥学习主体作用的大小。质疑最能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最能反映他们求知欲望的强弱。因此,在课堂中对学生要多给予热情的鼓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勤思考、敢于提问和善于提问的习惯,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数据管理技术模块中,教师在讲授完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去分析自己设计过的或者接触过的一些数据库。曾经有学生就提出过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在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的《数据管理技术》第1章第3节里举过一个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小例子,它有三个表组成,用关系模式来表示就是:借书人信息表(姓名,借书证号,班级)其关键字是“借书证号”;图书登记表(书籍编号,出版社,书名,作者)其关键字时“书籍编号”;借阅登记表(借书证号,书籍编号,借阅日期)其关键字是“借书证号”和“书籍编号”两者的组合。学生认为借阅登记表的关键字设计有问题,如果“借书证号”和“书籍编号”两者的组合是关键字的话,根据关键字的定义,借阅登记表就不可以出现两条“借书证号”和“书籍编号”一样的记录,也就是说同一个借书证号不能借同一本书两次或以上,这样的设计有点不符合现实应用情况。对于学生能够利用学习过的知识发现身边的问题,特别能向课本和老师提出“质疑”,这方面的表现和能力的提高不正是学生尝试探索创新的源头吗??

  4.????唤醒学生大脑想象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般人只用了想象区的15%,其余的还处于"冬眠"状态。而想象力是人类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和设想的思维能力。在思维过程中,如果没有想象的参与,思考就发生困难。特别是创造想象,它是由想象区调节的,人的大脑想象区能力越强,他的发散思维就越好。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人在这种思维中,思维高度兴奋,才更利于形成良好的多元思维,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成分。解决问题的方法通常不只一种,而且方向也不能一概而论,每个人都不应墨守成规,要敢于找新路子。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多侧面的、多角度的,甚至是逆向的思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见解,允许学生找“岔”,这样容易使学生打开思维,尽力发挥,产生创造性思维。“师云亦云”,照葫芦画瓢是培养不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的。在教学中要充分采用“扩散性问题”进行训练。扩散性问题,如:“对达到某一目的你有几种做法?”,“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它所追求的目标不是唯一的正确解法,而是使学生产生和提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前所未有和独创的想法、解法,见解和可能性。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里,要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通常不止一种,这也正好有利于学生发挥探索精神,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注重因材施教,开发创造技能

  在创造活动过程中,学生必须具备各种技能。在信息科学里包括8中基本过程技能和5种统整过程技能。

  基本过程技能包括:观察;分类;时空的关系;使用数字;测量;沟通;预测;推论8种。

  统整过程技能包括:下操作型定义;控制变因;解释资料;形成假设;进行试验5种。

  综合上述基本及统整过程技能,共有13种信息技术科学创造探索活动所必备的过程技能。这些技能的培养成为当今信息学课程设计的目标和教学重点。一下仅以“观察”这种过程技能的教学为例,说明教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指导学生学习这些创新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各种直观教具、实物、多媒体课件,做实验或操作的示范,使学生获得关于信息技术的感性知识,领会有关事物的结构或变化过程,了解操作的要领和方法。学生在观察演示时一定要进行定向观察,而且要求学生做到:1.观察按一定顺序;2.抓住特征进行分析比较;3.观察时积累感受。

  要求教师做到:

  1.要适时、适当地演示,为掌握理论、形成概念服务;过早、过多地演示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建立教学效果。

  2.演示时要做好指导和启发,提醒学生注意容易忽视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或者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联想。

  3.演示的对象要大小适中,色彩鲜明,摆设合理,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听清楚。特别是动态的对象或几方面有关联的对象,要提防学生顾此失彼。并且尽可能让学生用多种感官认知事物,使用多媒体教学网增强演示的效果。

  4.演示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认真设计、绘制,检查完好性,在机上或上网操作试用,防止在教学演示时发现遗缺或发生网络故障。

  对于其它12种信息技术创新技能的训练培养,教师同样要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活动里进行积极的渗透和尝试。

  在课堂中训练学生的创新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注意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共同活动,教学的对象是数十名能生动活跃地进行思维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活动都有很强的因人而异的特点,不可能完全接受教师的控制而纳入同一轨道。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成果超越了教师所设计、安排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地力图将学生的思维过程重新纳入教师设计的轨道,不以教师的思维成果和教材上的内容去束缚学生的思维,也不采用粗暴的手段和语言中断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过程,要注重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教育并不讲求题海战术,而是十分注重对一个问题不断深入探索,最终得出一个最优化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模式,既为学生们减轻了负担,又为他们养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提供了极好的锻炼机会。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究实践、学会思维、获取知识、有所创新。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