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信息技术 -> 正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20:47:09阅读:
字号:|

  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

  就我们学校的硬件设施先介绍起。我校配有专用三间多媒体机房,其中两间机房的CPU都是赛扬4以上,操作系统为Windows2000。每间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辅助设备,这些是我们开展好这门学科的前提保证。

  我们把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信息技术基础》安排在高一年上学期上,下学期上选修课,由于专业教师人手不够,所以本学年下学期只开设《网络技术》、《算法设计》等两门选修课及针对计算机兴趣小组开设的校本教材《信息学奥赛》。现只在高一年开设信息课,每周两节课,基本上按照一节理论课,一节上机课来进行的。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尽快地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想法:

  1.加强集体备课。

  我校现上信息技术课的教师有4人,每个星期三晚自修是我们的集体备课时间,备课组会上,大家踊跃发言,气氛良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2.树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的新理念。这就要求我们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纯知识传授模式,逐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学生接受知识、锻炼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升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

  5.引入了适度的竞争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我上课过程中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发挥同学的积极性,从而使这节课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6.????建立新型的教学环境,构建教学模式。

  要进行教学改革,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关键。旧的教育观念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地位。在这样一种结构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要打破以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树立育人的教学观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观。在教学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和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参与,使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展教学,以活动式、探究式、分层教学为主,重视教学的多向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发展。教学目标的设置既要重视学生的整体性,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能。教学内容和活动范围不只局限于教材之上、教室之中,还应包括学生的生活内容、社会实践等。另外,还应把教学评价当作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7.????加强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

  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一方面,不同起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能得到认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给予恰当的认可与鼓励。

  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针对不同评价内容和相应的课程目标,选择相应评价方式,渗透表现性评价的理念,以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或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