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初探
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初探
摘要: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科学教学中更关注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
和个性的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其它各种能力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
作用。然而在实际科学教学中出现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弱的现象。针对
这种现象,经深入观察,分析了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阅读
能力的对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先于教,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
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优化习题教学,提高
学生阅读能力。
关键词:培养;阅读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科学教学的目的不再是仅仅授于学生知识,更关注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科学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以下能力培养: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等等。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无论是对学生获取知识还是以上各种能力的提高我认为都是相当重要的。一提及阅读能力大家会认为那是语文、英语等学科所重视的,而科学课程中不用强调,然而在实际的科学教学过程中,笔者越来越感觉到学生阅读能力的欠缺。在整个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并不需要象有些学科一样作专门的训练,但我想很有必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起大家的重视,以下是我的点滴体会和尝试与大家一起共勉。
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内涵及意义
当今社会,人们已把一个人的阅读能力,视为其学力的重要标志,阅读能力的强弱,将决定其素质的高低,今天的阅读能力将成为明天的竞争力,所以阅读能力是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它具体将应该涵盖下面这三个能力要素的层面:[1]
阅读心理品质要素。如,阅读的主动性品质,使之不靠外力刺激阅读,而具有强烈的内在阅读动机;专注性品质,阅读时能心不旁骛,全神贯注;探求性品质,不停留于读物表层作泛泛理解,而能深入质疑、思考;应用性品质,阅后知识能迁移,学而能致用等。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教育实验证明,情感心理因素对学习有着巨大的作用,这就是如今人们常说的EQ(情感商)甚至于重要于IQ(智商)的道理。因此,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对提高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阅读行为能力要素。如,速度能力(快速浏览,跳读扫视),整理能力(分类、归纳),评点能力,积累能力等。仅以速度能力来说,阅读的速度,就是吸收信息的速度,它受阅读能力的制约,又直接关系阅读的数量、质量。在信息时代,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如果没有快速摄入信息的本领,又如何去适应未来社会呢?
阅读思维能力要素。思维,是阅读过程中的最主要的心理活动过程,也是阅读中积极主动学习的标志。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论述,深刻的说明了学和思密不可分的道理。阅读中感知意会、升疑质疑、分析理解、综合概括等,都是阅读教学中需要培养发展的能力。
上述三个能力要素是相关相通、相辅相成的。认真落实这三个能力要素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有效培养,阅读素质有效提高的过程。
二、现状分析
经过近几年与新课程的接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弱,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强与弱最明显的是直接体现于学生的练习与测试中。比较严重的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对于篇幅稍长,文字叙述为主的阅读类题目如:拓展与提高、阅读与思考等,学生的解题质量和得分率远远明显偏低,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通过交流、问卷、观察,我分析认为主要存在两大方面的原因。
从学生角度分析主要为如下:一、学生不喜欢该学科,所以随便涂鸦一下甚至干脆不做;二、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对阅读有恐惧感,一看是阅读类题就不做,放弃;三、学生能做,但往往,把头和尾再加几个明显点的数据快速瞟一下得了,然后开始解题,只作泛泛理解,而不能深入思考,教师批阅后问其如何答题,往往一问三不知;四、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能认真仔细去做,但阅读的速度非常慢,在规定时间里往往不能完成,这样就严重影响了阅读的效率;五、学生能认真主动去做,速度也相当的快,能从中获得一定的信息,但分析理解、综合概括的能力不够。
从教师角度讲,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往往缺少阅读方法的指导和缺少阅读类题目的训练。比如在习题教学过程中,为了方便往往对题目不加工,信手拈来,很少选择阅读类题目,即使有一些题干多的阅读类题目,为了方便往往也作一下简单的分析甚至于给于学生一个答案,更有甚者,把答案贴于墙上,让学生自行对答案,设问有多少学生能自觉地再度思考呢?这样长期老师的不重视自然而然也引起了学生的不重视。
三、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与效果
针对以上现状,在具体的实践中,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深入,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的动力,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更是关键,它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以致于影响学生在该学科中应习得的知识和能力。所以,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尽早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平时,以下一些做法不失为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好方法。教师尽量多为学生提供一些与学科相关的科普阅读材料,并把部分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进去;班级中可以订阅一些学生喜欢的科普杂志;同时校图书馆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些方便,便于学生借阅各种科普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中小学百科全书》、《人与自然》等等。这些杂志、书籍往往图文并茂,学生喜欢看,很容易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阅读速度及思维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经过一段时间坚持,你会发现学生的阅读主动性提高了,阅读的注意力集中了,阅读的速度等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学先于教,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一般老师都会这样做,教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即使课内强调了:同学们,下节课内容好好预习一下,但往往收效甚微,上课时统计一下预习情况,往往只有零星几个,以上说明学生没有自学的习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并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呢?经过平时的努力,我对课前学生自学法作了尝试,并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目前许多老师的做法是课前提供预习目标,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目标对教材有针对性的预习,久而久之,不失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好方法。然而我并不想让学生锁定在教师的预习目标中,目的是想让他们更多地展示他们的个性思考,所以我采用的是每次课前,提前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课外进行自学课本内容,要求对课本内容作大概的了解,同时把在阅读中不能自我解决即有疑问的问题及对该课中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写于各自的预习本上,然后教师做批阅,并把问题进行分类、归纳,最后把各类问题再反馈给学生,通过学生讨论,学生上网查资料交流,教师讲解等多种渠道来问题解决。在整个过程中我往往会对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和解决问题中表现比较出色的学生会给以不同的鼓励和肯定,通过长期的坚持我发现学生普遍对科学学科产生了兴趣而且学生的阅读、交流,合作、评价、上网查资料等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
(三)、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加强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一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首先得真正落实教师在新时期教学中的角色,做好学生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多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平等的课堂环境,以利于学生积极的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应在课堂中发展的分析、思考、归纳、交流、创新等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作如下转变。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提一些问题,但由于时间关系,少数教师往往会自问自答,有的教师会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但等极少数同学知道了,马上就把答案公布于众等等,这一些做法恰恰抹杀了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过程,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不妨教师适时的延时,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兴趣的培养。除了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外,教师也应在阅读的方法上对学生加以潜移默化的指导。如针对学生在阅读中,“读”表格的能力和观察分析插图能力弱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我除了重视课本中的文字叙述外,我更重视了对学生表格、插图阅读能力的培养。实际上,科学课本中的表格是十分重要,它能给我们提供大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是说明许多概念、原理,得出一些结论的重要依据,同理课本中的插图则由于简单明了,比起实物来往往更能使人一目了然,从而更能使人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通过这样一段时间的强调,就逐渐避免了不少同学在阅读科学课本时,对课本中的文字叙述比较重视,而对课本中的表格、插图一扫而过不太重视的现象。所以,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多对学生加以阅读方法的指点,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很快提高。
(四)、优化习题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现在的科学课程,它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而是多门学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并不是唯一所追求的,关键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到目前为止,习题仍具有它重要的功能:巩固和检测的功能。然而在习题教学中,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大部分追求的是学生解题的技巧,而缺少学生认识、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为此笔者认为在习题教学过程中应重视阅读类题目,适时适量地选择阅读类习题,以使阅读能力逐步提高,如在题型上,教师可以编制和选择科学中的一些“原始问题”不失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原始问题”即是指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生产中客观存在、能反映科学概念、规则本质且未被加工的典型科学现象和事实。“原始问题”的表述形式是对科学现象的描述,它基本上采用文字表述的方式呈现科学现象,与一般习题不同的是,没有常常给定的已知量、未知量,需要学生根据需要去设置。[2]所以平时长期注重这类习题的教学,不但使学生不会对阅读类题目产生陌生和反感,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像有些学科一样,作专门的阅读训练,但我们仍然可以把这种能力的培养无形地穿梭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提高,直至转为学生内化的能力,以适应当今的“学习化社会”。然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它需要教育者长期的坚持和探索。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能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探索出一些真正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吴亚男.阅读教学的理性思考.特级教师论课堂教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24_25.
[2]邢红军,陈清梅.从习题到原始问题.科学教育方式的重要改变.课程.教材.教法.2006.1.56-57.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