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3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化学试题 2015.9. 说明:试题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II卷为第5页至第7页。试题答案请用2B铅笔或0.5mm签字笔填涂到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书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A1 27 S 32 Cl 35.5 Cu 64 第I卷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宇航员航天服的聚酯纤维不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煤的主要成分为单质碳、苯、二甲苯等,可通过煤的干馏将它们分离 C.PM2.5是指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其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D.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常在包装中放入生石灰 2.下列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NO B.NO2 C.SiO2 D.A12O3 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16O2与18O2互为同素异形体,它们的性质基本相同 B.MgCO3可以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 C.在pH=l的溶液中,NH4+、K+、ClO-、C1-可以大量共存 D.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4.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其中仅M为金属元素。下列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 B.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X的弱 C.X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小 D.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2周期、第ⅥA族 5.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1 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1·L-1 B.标准状况下,22.4 L水所含的分子数为NA C.常温常压下NO2和N2O4混合气体22.4 L,其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3NA D.常温下,4 g CH4含有NA个C—H共价键 6.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采用装置①精炼铜,则d极为粗铜,c极为纯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B.装置②是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锌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装置③中X若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并防止倒吸 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 7.下列有关离子组的评价及相关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8.X、Y、Z、W是短周期元素,X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是电子总数的2/3;Z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W原子在短周期 中原子半径最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O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B.粘在试管内壁上的Z可用YZ2洗涤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W D.X常用做半导体材料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铁粉加入FeCl3、CuCl2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的固体中必有铁 B.饱和FeCl3溶液在20℃时呈现棕黄色,100℃呈现红褐色,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 C.在c(H+)/c(OH-)=10-12。溶液中Na+、I-、NO3-、SO42-能大量共存 D.在原电池装置中,电子从负极流出,沿导线流入正极,经溶液或盐桥回到负极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AlCl3溶液、Na2SO3溶液蒸干并灼烧可分期得到A12O3、Na2SO3 B.在溶液的稀释过程中,离子浓度有的可能增大,有的可能减小,有的可能不变 C.Ksp(BaSO4)=1.08×10-10,Ksp(BaCO3)=8.1×10-9,则沉淀BaSO4不可能转化为BaCO3 D.0.1 mo1·L-1CH3COOH溶液在稀释过程中将变小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计30分) 11.一定温度下将1 mol A和2 mol B置于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并达到平衡。C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如图I所示,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II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后,其它条件不变,降低温度,V正、V逆均减小,C的体积分数增大 B.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值约为7.36 C.一段时间后,若气体的密度不变,则可以判断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 D.在上述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增大,El和E2均减小 12.下列实验的现象、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13.某小组进行电化学研究,甲同学设计如下图的装置图,乙同学利用甲的装置与右面 其他的药品与材料,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使甲同学的正极变为负极 B.设计一个新的原电池 C.在碳电极上镀锌 D.使锌电极受到保护 14.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实验室制备氯气 B.Na2O2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用作供氧剂 C.碳酸氢钠能与碱反应,可用作食品的膨松剂 D.Na2SO4浓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可用于杀菌、消毒 15.在Na2O2与CO2反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Na2O2是氧化剂,CO2是还原剂 B.1mol Na2O2参与反应,有2mole-转移 C.Na2O2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 D.CO2分子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浓硫酸可以干燥C12,也能干燥SO2 B.SO2具有漂白性,能使碘的淀粉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C.光纤主要成分是SiO2,具有导电性 D.使用漂白液时,为了增强漂白效果,可以向漂白液中加入浓盐酸 17.甲、乙、丙、X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4种物质,其转化关系符合右图。其中甲和X不可能是 A.甲为Fe,X为C12 B.甲为SO2,X为NaOH溶液 C.甲为C,X为O2 D.甲为AlCl3溶液,X为NaOH溶液。 18.以下方法可用于工业冶炼金属的是 A.电解熔融AlCl3获取金属铝 B.电解MgCl2溶液获取金属镁 C.用CO还原铁矿石来获取金属铁 D.电解饱和食盐水来获取金属钠 19.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12.1 kJ·mol-1;HCl(aq)与NaOH(aq)反应的△H =-55.6 kJ·mol-1,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 A.-67.7 kJ·mol-1 B.-43.5kJ·mol-1 C.43.5kJ·mol-1 D.67.7kJ·mol-1 20.向100mLpH=0的硫酸和硝酸混合溶液中投入3.84g铜粉,微热使反应充分完成后, 生成NO气体448mL(标准状况)。则反应前的混合溶液中含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8mol·L-1 B.0.4mol·L-1 C.0.08mol·L-1 D.0.04mol·L-1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1.(6分)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合理的是_____(填序号) 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B.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C.用润湿的pH试纸测稀碱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 D.在50 mL量筒中配制0.1 000 mo1·L-1碳酸钠溶液 E.盛放NaOH溶液时,使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瓶 F.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G.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 22.(8分)溴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纤维、塑料阻燃剂等,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提溴过程中,向浓缩的海水中通入____(填写对应物质化学式),将其中的Br-氧化,再用空气吹出溴;然后用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吸收溴,溴歧化为Br-和BrO3-,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溴与氯能以共价键结合形成BrCl。BrCl分子中,_____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显正电性。BrCl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0分)在一定温度下的2 L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CO2和3 mol H2,发生的反应为CO2(g)+3H2(g)CH3OH(g)+H2O(g) △H=-akJ.mol-1(a>0),测得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1)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序号) A.CO2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2 mol H2,同时生成0.4 molH2O D.反应中H2O与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且保持不变 (2)从0min到10min,v(H2)=__________ (3)下列措施中能使增大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恒温恒容下充入He(g)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 D.恒温恒容再充入2 mol CO2和3 mol H2 (4)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若使该反应K=l,则可以改变以下______(填序号)条件。 A.增大压强 B.增大反应物浓度 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 E.加入催化剂 24.(26分)氰化钠(NaCN),白色结晶颗粒或粉末,易潮解,应用于合成、电镀、冶金、药物等多个领域,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 (1)氰化钠中含有化学键的类型为______。碳的化合价为_______价,据此推测,氰化钠中碳可能表现的性质是_____(填序号)。 a.只具有氧化性 b.只具有还原性 c.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工业上生产氰化钠的方程式为:2Na+2C+2NH3=2NaCN+3H2↑该反应的还原剂为:______(填化学式),当反应得到24.5g氰化钠时,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_,同时产生标况下氢气______L。 (2)氰化钠遇水时极易与水反应,产生一种具有挥发性的可燃物,最终所得溶液呈强碱性(强于同条件等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写出相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配制氰化钠溶液的方法是______(填序号) a.在通风橱中,直接将其溶解于水 b.在通风橱中,先将其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再稀释到相应浓度 c.在通风橱中,边通CO2边将其溶解于水 25℃时向等体积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pH=10的氰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同浓度的稀盐酸至pH=9,消耗盐酸的体积前者____后者(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氰化钠可以与很多金属形成络合物,因此工业上采用氰化法提炼金:用稀的氰化钠溶液处理粉碎了的金矿石,通入空气,使金矿石中的金粒溶解,生成能溶于水的络合物Na[Au(CN)2],其反应方程式为: 4Au+8NaCN+2H2O+O2=4 Na[Au(CN)2]+4NaH Na[Au(CN)2]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Au(CN)2]=Na++[Au(CN)2]- 然后再用锌从溶液中把金置换出来,锌转化为Na2[Zn(CN)4]。据此,请写出在空气中用氰化钠溶液提取金的电极反应式: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 (4)含氰化钠的废水可以在碱性条件下,加入(或通入)___________(填常用试剂名称)处理,使CN-转变为无危害的气体。若人不慎氰化钠中毒,可用Na2S2O3缓解,二者反应得到两种含硫元素的离子,其中一种遇到Fe3+可变为血红色。写出解毒原理相关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3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 I卷 1~10 (每个2分,共20分)ACBBD CDBCB 11~20(每个3分,共30分)CBCBC AACCB II卷 21.(6分)ACG 22.(8分)(1)Cl2(2分) 3 Br2+6 CO32-+3H2O=5 Br-+ BrO3-+6HCO3- (2分) (2)Br (2分) BrCl+H2O=HCl+ HBrO(2分) 23.(10分)(1)AB(2分) (2)0.075 mol·L-1·min-1 (2分) (3)CD (2分) (4)5.1(2分) (5)D(2分) 24.(26分) (1)共价键 离子键 (2分) +2 (1分) c (1分) Na、C (2分) 1.5NA (2分) 16.8(2分) (2)CN-+H2OHCN+OH- (2分) [Na+]﹥[CN-]﹥[OH-]﹥[H+] (2分) b (2分) 小于(2分) (3)O2+2H2O+4e-=4OH- (2分) 4Au+8CN--4e-=4[Au(CN)2]- (2分) (4)过氧化氢溶液(或氯气)(2分) S2O32-+CN-=SCN-+SO32-(2分) 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