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北京市房山区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高 三 化 学 本试卷分第Ι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Ι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题时,请将第Ι卷每小题答案选出后,填在第5页答卷空格的对应空格中,若仅答在试题上不给分。将第Ⅱ卷各题的答案直接答在试卷的相应位置上。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u 64 Ag 108 P 31 K 39 Cl 35.5 Mn 55 Na 23 Ba 137 第 Ι 卷 (选择题 共50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晶体是 A.KBr B.HCl C.I2 D.NaOH 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是 A.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作用较弱 B.金属晶体中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失去电子 C.金属晶体中的金属阳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 D.金属晶体中的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 下列有关胶体和溶液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中溶质粒子不带电,胶体分散质粒子带电 B.溶液中溶质的粒子运动有规律,胶体粒子运动无规律 通直流电后,溶液中溶质的粒子分别向两极运动,而胶体中分散质的粒子向某一极运动 D.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出现光亮的“通路” 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铜锌原电池中铜是正极 B.用电解法电解氯化钠溶液时,铜可作阴极 C.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阴极 在镀件上电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阳极 下列指定微粒的个数比为2:1的是 A.12H原子中的中子和质子 B.Be2+离子中的质子和电子 C.NaHCO3晶体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D.BaO2(过氧化钡)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 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3He存在,以下关于3He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4He的同分异构体 B.比4He多一个中子 C.是4He的同位素 D.比4He少一个质子 下列反应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由SO2和O2反应制SO3需使用催化剂 燃烧粉碎的黄铁矿矿石有利于三氧化硫的生成 C.硫酸生产中用98.3%的硫酸吸收SO3,而不用水或稀硫酸吸收SO3 D.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需采用高压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起反应时,离子方程式相同的是 氯化钡与硫酸钠,氢氧化钡与硫酸 B.碘化钾与氯气,溴化钾与氯气 C.碳酸银与盐酸,硝酸银与盐酸 D.碳酸氢钠与稀硫酸,碳酸氢钾与盐酸 9.下列各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并有气泡产生的是 酒精溶液 硫酸铜溶液 稀硫酸 稀硫酸 A B C D 10.下列各组气体中,在通常情况下能共存,并且既能用浓硫酸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A.SO2、H2S、O2 B.CH4、H2、O2 C.C2H4、N2、NH3 D.HCl、C12、CO2 11.下列各组物质在适宜条件下反应,其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的是 A.H2SO4(浓)+C B.Fe2O3+Al C.HNO3(浓)+C D.Fe2O3+CO 12.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到化学和物理知识,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被昆虫叮咬以后,因有少量蚁酸而使皮肤红肿,可涂抹一些稀氨水或肥皂水消肿 B.用新制的Cu(OH)2与病人尿液共热,可检验尿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C.可用FeCl3溶液检验某工厂废水中是否含有苯酚 D.铜和铝都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电工操作时可将铜线和铝线绞接 1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NH4+浓度较大的是 A.NH4Cl B.CH3COONH4 C.NH4HSO4 D.NH4HCO3 14.在室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的溶液中,下列离子组可大量共存的是 A.K+、ClO—、SO42—、I— B.S2—、SO32—、Na+、K+ C.Fe2+、NO3—、C1—、K+ D.AlO2—、MnO4—、Fe2+、Na+ 1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0.1mol·L-1稀硫酸100mL中含有硫酸根个数为0.1NA B.1molC10H22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31NA C.7.1g氯气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D.9g重水中所含有的电子总数为5NA 1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硫化钠水解:S2- + 2H2O H2S + 2OH- B. Al投入NaOH溶液中:Al + OH— + H2O = AlO2— + H2↑ C. Fe投入盐酸中:2Fe + 6H+ = 2Fe3+ + 3H2↑ D. Na2SiO3溶液中加入盐酸:SiO32- + 2H+ + H2O = H4SiO4↓ 17.反应 2X(g) + Y(g) 2Z(g) △H<0,在不同温度(T1 和T2 )及压强( P1和P2 )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 nz)与反应时间( t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1 C.T1>T2,P1>P2 D.T1>T2,P1 18.已知:(1)H2 (g) + 1/2 O2 (g) = H2O (g) △H1 = a kJ·mol-1 (2)2H2 (g) + O2 (g) = 2 H2O (g) △H2 = b kJ·mol-1 (3)H2 (g) + 1/2 O2 (g) = H2O (l ) △H3 = c kJ·mol-1 (4)2H2 (g) + O2 (g) = 2 H2O (l ) △H4 = d kJ·mol-1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a<c<0 B.b>d>0 C.2a= b<0 D.2c= d>0 19.已知乙烯醇(CH2=CHOH)不稳定,可自动转化为乙醛;二元醇可脱水生成环状化合物,现有1mol乙二醇在一定条件下脱去1mol H2O,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有下列几种,其中不可能的是 A.只有① B.只有①④ C.只有①⑤ D.只有①④⑤ 20.已知0.1 mol·L-1的二元酸H2A溶液的pH = 4.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Na2A、NaHA两溶液中,离子种类不相同 B.在溶质物质的量相等的Na2A、NaHA两溶液中,阴离子总数相等 C.在NaHA溶液中一定有:C(Na+) + C(H+) = C(HA—) + C(OH—) + 2C(A2—) D.在Na2A溶液中一定有:C(Na+) > C(A2—) >C(H+) >C(OH—) 21.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 A. 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 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 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D. 蛋白质溶液遇硫酸铜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 22. 图示为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1mol此有机物与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 ) A.2mol B.4mol C.5mol D.6mol 23.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 14CuSO4+5FeS2十12H2O=7Cu2S十5FeSO4十12H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物中的SO42-离子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B.5molFeS2发生反应,有10mol电子转移 C.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FeS2只作还原剂 24.t℃时,CuSO4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5g,将32g CuSO4白色粉末加入m g水中形成饱和CuSO4溶液并有CuSO4·5H2O晶体析出,则m的取值范围是 A.18g≤m≤128g B.36g<m<180g C.18g<m<128g D.36g≤m≤180g 25.在一定温度下,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s)+2B(g) 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②混合气体的压强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④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数 选 择 题 答 案 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分数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分数 第 Ⅱ 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6.(6分)X、Y、Z是三种短周期元素。已知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按X、Y、Z的顺序依次增大,且原子序数之和为33,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1。在周期表中,X、Z上下相邻,Y、Z左右相邻。 (1)X、Y、Z的元素符号分别为 、 、 。 (2)Y的氧化物是 性氧化物。 (3)X和Z分别能与氧形成XO2和ZO2,XO2在固态时属于 晶体,ZO2在固态时属于 晶体。 27.(8分)右图中A为电源,B为浸透饱和食盐水和酚酞试液 的滤纸,C为盛有稀硫酸的电解槽, e、f为铂电极。接通 电路后,发现B上的c点显红色。试回答: (1)电源A上的b为 极。 (2) d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B上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e、f电极上所产生的气体及体积比是 。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6分) 28.(3分)有—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4+、K+、Na+、Mg2+、Ba2+、A13+、Fe3+、 SO42—、CO32—、NO3—、C1— 和I—。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用pH试纸检验,表明溶液呈强酸性; (2)取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的氯水,经振荡后,CCl4层呈紫红色; (3)另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稀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转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及滴加完毕后,溶液中均无沉淀生成; (4)取部分上述碱性溶液,加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5)将(3)得到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确定:在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 29.(7分)50mL0.5mol/L盐酸与50mL0.55mol/L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3)经测定,该中和反应放出的热1.4325 KJ,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中改用60mL 0.50mol/L盐酸跟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得中和热(填“相等”、“不相等”) 。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填“偏大”、“偏小”、“无影响”,下同) 。 (6)用50mL0.50mol/L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 ,简述理由: 。 30.(6分)(1)下图是一套实验室制气装置,用于发生、干燥和收集气体,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利用这套装置进行实验的是_________(填代号)。 ①亚硫酸钠和硫酸 ②二氧化锰和浓盐酸 ③电石和水 ④石灰石和稀硫酸 ⑤锌和稀硫酸 ⑥硫化亚铁与稀硫酸 ⑦乙醇与浓硫酸 (2)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请你加以鉴别: ①下列试剂中,可选用的一种试剂是_________(填代号)。 A.氢氧化钠溶液 B.甲基橙溶液 C.稀盐酸 D.澄清石灰水 ②除上述方法外,请你答出另一种更好的方法 。 四、有机化学(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31.(10分)已知有机物A和C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均为芳香族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机物F的两种结构简式 , ; (2)指出①②的反应类型:① ;② ; (3)写出与E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族化合物所有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 (4)写出发生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C→D , D→E 。 五、计算(10分)请在32、33题中任选一题 说明:,两题都做可记入总分,但全卷分数不得超过100分 32.(10分)在温度t℃时,某Ba(OH)2的稀溶液中[H+]=10-amol/L,[OH-]=10-bmol/L,已知a+b=12。向该溶液中逐滴滴加pH=b的盐酸,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pH如下表所示: 序号 氢氧化钡的体积/mL 盐酸的体积/mL 溶液的pH ① 22.00 0.00 8 ② 22.00 18.00 7 ③ 22.00 22.00 6 (1)依据题意判断,t 25℃(填>、<、=),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w= ; (2)b= ;原Ba(OH)2稀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3)向1LH2SO4与Na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3L该Ba(OH)2稀溶液,当沉淀达最大量时,从所得溶液中取出4mL并加水稀释至20mL,测得溶液的pH为7。试计算原H2SO4与Na2SO4混合溶液的pH以及其中 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33.(10分)恒温下,将a mol N2与b mol 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 (g)+3 H2(g)2NH3(g) ?1? 若反应进行到某时刻t时,nt (N2)=13 mol,nt (NH3)=6 mol,计算a的值 ?2? 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 L(标准状况下),其中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计算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 ?3? 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写出最简整数比,下同),n(始)∶n(平) = 。 ?4? 原混合气体中,a∶b= 。 ?5? 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转化率之比,(N2)∶ (H2)= 。 ?6? 平衡混合气体中,n(N2)∶n(H2)∶n(NH3)= 。 高三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分数 D D D C B C D D C B A D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分数 B B D C C A C B C A C C 二、填空题(共20分) 26. (每空1分;共6分)(1)C Al Si (2) 两 (3)分子 原子 27.(每空2分;共8分)(1)负 (2)2 Cl——2e- = Cl2↑; 2NaCl+2H2O====2NaOH+H2↑+Cl2↑(说明:不写反应条件、未配平、未标箭头均不得分) (3) V (O2) : V (H2) = 1 : 2 (或 氧气 : 氢气 = 1 : 2) 三、实验题(共13分) 28.(每空1分;共3分) I —、Ba2+、NH4+;(说明:多选、少选均不得分,下同) CO32—、Mg2+、A13+、Fe3+、NO3—、SO42—; K+、Na+、C1— 29.(每空1分;共7分)(1)起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2)偏小 (3)HCl(aq)+NaOH(aq)= NaCl(aq)+H2O(l);△H = —57.3kJ·mol-1(4)相等 偏小. 偏小; 因为碱(或酸)未过量,就不能保证盐酸(或氢氧化钠)完全被碱(或盐酸)中和。(答案合理均给分) 30.(每空2分;共6分)(1)① (2)①C ②用pH试纸分别测定两溶液的pH(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四、有机题(共10分) 31.(每空1分;共10分) (2)加成、酯化(取代)(2分) (3) (4分) 32.(10分) (1)(每空1分,共2分) 大于; 1×10-12 (2) (每空1分,共2分) 4; 5×10-5mol/L (3)(6分) 计算过程略 计算结果是PH=4;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10-4 mol/L 33.(10分) ⑴(1分) 解法一: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得知,反应掉的N2和生成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设反应掉的N2的物质的量为x mol。则 x∶6=1∶2 解之x =3 a =13+3=16 解法二: N2 (g)+3H2(g)2NH3(g) 开始时 a b 0 t时 13 6 在t时生成 6 mol NH3,消耗了3 mol N2,所以a =13+3=16 ⑵(1分) n平(NH3)= 716.8L -1 ×25%=32 mol×25%=8 mol ⑶(2分) 5∶4 ⑷(2分) 2∶3 ⑸(2分) 1∶2 ⑹(2分) 3∶3∶2 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