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简介:
一.选择题 1.西周在延续前代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与创新,以便达到“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和“天下归心”的目的。下列与“天下归周”相对应的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察举制 D.郡县制 2.《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这段材料本质上反映了西周时期 A.玉器制造工艺的高超 B.服饰礼仪制度的规范 C.分封制度等级的森严 D.宗法制度嫡庶的差异 3. 许倬云先生在其《西周史》中所说,“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周初“封建”的实施主要基于 A.最高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王权无力伸至诸侯所治理的共同体内部 C.周王室众星捧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 D.该制度可从根本上消除中央和地方的对立4.《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人声鼎沸 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 5.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 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6.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7.有学者说:“自秦开始,中国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已完成了其形式合理性的工作;至及汉代,则赋予这种体系以价值合理性。”这里的“形式合理性”主要是指 A.结束七国混战,实现军事上的统一 B.以皇权为中心,三公既配合又牵制 C.废分封设郡县,实行中央集权制 D.宣扬“君权神授”,实现了皇权至上 9.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10.“(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 B.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 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 11. 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利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利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12.元代行省内部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元代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主要是为了 A.加强中央集权 B.分化地方权力 C.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关系 D.提高行政效率 13.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4.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拨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拨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15.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D.中央权力重心应下移 16.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 A.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 B.平民有了提高地位的机会 C.门第观念在民间消失 D.科举成为入位的唯一途径 17.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从材料来看,范仲淹对当时科举制的看法不包括 A.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B.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 C.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 D.导致天下危困“乏人”局面 18.《明史》记载:“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材料表明内阁大学士 ①入阁由皇帝选任 ②行使宰相权力 ③取得决策大权 ④地位逐渐提高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④ 19.明朝阁臣制取代了宰相制,后期的阁臣实际权力非常之大,被史家称为“有相权而无相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阁臣是皇帝的政治秘书 B.阁臣位极人臣地位极高 C.皇权旁落阁臣越权越位 D.君主专制制度自身弊端 20.史学家赵翼在描述我国古代某机构职能时说:“即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该机构是 A.尚书省 B.门下省 C.内阁D.军机处 21.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举时,“把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 22.古希腊诗人阿尔凯奥斯说:“不是因为房屋最终在这里建起,或是坚固的城墙在这里伫立,不是运河或码头让城邦成为城邦,而是这里的人们能使用他们的机会。”阿尔凯奥斯所言与城邦相关,据此可以说明城邦最大的特点是 A.城邦林立 B.独立自治 C.民主政治 D.小国寡民 23. 梭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赋予各等级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此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 A.违背了自然界的诸如理性、正义、平等等法则 B.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打破氏族贵族强调出身的世袭原则 D.导致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激化 24.“他消除了过分专横的寡头政治,解放平民,使其免于奴役,并建立了雅典‘平民政体的祖制’。”这里的“他”所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实行分区选举制度 B.成立公民陪审法庭 C.推行财产等级制度 D.设立四百人议事会 25.罗马法的集大成者——《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记载:“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用,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材料不能说明 A.罗马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奴隶和隶农的人身自由不受法律保护 C.罗马法仍然掺杂原始、落后的习俗 D.人人平等、公正之上的法律原则不能真正体现 26.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A.甲建议政府保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受侵犯 B.乙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C.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 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的条款 27.“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惧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哪国政治制度的演进符合材料中的描述 A.法国共和政体 B.美国民主共和制 C.英国君主立宪制 D.中国民主共和制 28.“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里的“办法”是指 A.恢复“王在议会” B.确立议会主权 C.建立责任内阁制 D.发动宫廷政变 29.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30.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 D.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31.有人认为“德意志的帝国体制是强有力的,但不是民主的”。《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中有助于说明这一观点的内容有 ①帝国皇帝拥有创制法律等权力 ②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 ③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选派的代表组成 ④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2.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在德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下列对该宪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①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是德国历史的一大进步 ②宪法赋予皇帝立法权 ③联邦议会制定的法案必须得到帝国议会和皇帝的批准 ④在世界上最早开创了联邦制的国家体制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 33.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件事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B.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C.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 D.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34.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35.《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 D.清政府己完全失去人民支持 36.《资政新篇》提出:“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资取”。它所“资取”的主旨是“因时制宜,审势而行”地学习西方,即根据本国国情,不失时机地学习西方先进是事物与制度。但《资政新篇》并没有在军民中引起积极的反响,这主要是因为 A.《资政新篇》的主张不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B.其作者对西方资本主义了解肤浅 C.其主张未能体现农民起义的现实愿望和要求 D.当时中国缺乏进行重大改革的环境和物质条件 37.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以下关于该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00年签订的《辛丑条约》 B.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C.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38.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学国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构架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39.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对 A.夺取地主土地 B.收买地主土地 C.土地国有政策 D.国家核定地价 40.1912年2月14日,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召开,南京参议院的十七省代表投票,每省一票,袁世凯以全票当选。参议院在致袁世凯的电报中说:“查世界历史,选举大总统,满场一致者,只华盛顿一人。公为再见。同人深幸公为世界之第二华盛顿,我中华民国之第一之伟业,共 和之幸福,实基此日。”下列对“袁世凯全票当选临时大总统”解读正确的是 ①袁世凯在参议院临时大总统选举中,合法当选临时大总统,符合民主程序 ②袁世凯通过贿选和军事进攻,获取选票,当选临时大总统,实为倒行逆施 ③武昌起义后独立各省的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促成了这一选举结果 ④当时中国各种力量对比的必然结果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卷 二.材料题. 41.(21分)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古代、近代中西政治文明”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问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体与选官制度 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说明“天下变局”是指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2分) (2)材料二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4分) 探究问题二: 英美民主政治的评价 下表是某中学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两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得出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英国组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制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欧洲文化史》 《权利法案》的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全球通史》 17世纪后期—19世纪上半期,英国民主化的趋势不断发展。 美国组 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H.科特《欧洲的美国精神》 美国通过革命建立起的民主政体,是世界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之一。 请回答:(3)有同学认为,英国组的材料不足以得出最后的结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充相关的史实。(4分) (4)指出美国组材料中关于“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民主政治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的表现。(3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建设的看法。(4分) 42.(1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吴玉章文集》 材料二 民国建立后,……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孙中山曾被看作“疯子”的主要原因。这说明什么问题?(4分) (2)如果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8分) (3)如果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我们可以使用哪则材料来证明?说明理由。(3分) (4)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在当时的主要表现。把材料三引入历史研究有什么作用?(4分)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