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联系生活出题目,巧妙灵活练作文
?
随着山东省素质教育的推进,中学语文教学的各方面都有改善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日渐提高。相比而言,作文教学稍显滞后,亟需改进。
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是这样的:教师选定作文材料或者规定话题、题目,明确限定写作时间、字数,收缴后集中批阅,批阅结束,课堂上集中讲评。
教师精批细改,全批全改,唯恐批得不精不细、讲得不深不透而耽误了学生,然而对教师花了大量时间、费了大把力气才对症下药“开”出来的得评语,学生根本不当一回事。有调查显示,仔细看了教师眉批、总评及修改细节得学生约占30%,在批改基础上能根据教师的提示进行在创作得约占14%,40%得学生只是瞧一眼评语或者耳语一番彼此的分数就将作文搁到一边去了,个别学生甚至连作文本都懒得翻动。即便是在讲评作文时,学生虽然听得津津有味,可讲评过后一切照旧。写作水平在原地踏步,得不到提高。叶圣陶老先生曾经直言不讳地说:“我当过语文老师,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
作文教学的低效甚至是无效,原因是多方面的。读者面太窄,只有教师,压抑了学生的写作激情;批阅得时间拖得太长,不能及时指导反馈。但最重要的是题目或话题太硬性,不具备亲和力。面对这个800字的庞大“作业”,学生并不积极主动完成。在教师的催交压力下,学生编造拼凑,写作就成了仅仅是应付老师检查的一道笔答题罢了。最早的写作已无兴趣,后面的讲评便无效果,谁能让学生在毫无兴趣的方面得到快速提高?因此,改变写作教学中的僵硬的命题模式,巧妙灵活的进行作文训练,激发然后慢慢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让他们在作文中有快乐、有成就,就成了新形势下高效作文的关键。
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必须找到恰当的写作题目。叶圣陶先生倡导说:“凡是贤明的国文老师,他出的题目应当不超出学生的经验范围,他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经验范围内的,是学生所能写的、所要写的,经过选择才能定下题目来。”也就是要“钻到学生心里出题目”,使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撰作”。 教学实践也证明,只有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命题,学生才有事可叙,有感可谈,有议可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认得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完全忽略了学生是写作主体这一事实,将一个未经选择的题目拿给学生写作,那就只能压抑学生的写作内驱力,自然,事倍而功半。
题目的选取一定要慎重,具体地说,命题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1、贴近阅读教学
读写结合是作文教学重要原则,也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中行之有效的经验之一。古人云:“读文精,作文美。”说明要提高写作能力,就必须多读书,读好书,把写作与阅读结合起来。而入选新教材的文本,既是阅读分析的例子,又是写作借鉴的例子。新教材的每一单元只要稍加提炼,就是非常好的写作话题。必修一第三单元“走进自然”,可以写校园美景;必修三第一单元“至爱亲情”,可以写父母亲人;必修四第二单元“美的真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审美观;第四单元“建构精神家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
在鉴赏完贾平凹的《我不是个好儿子》后,学生感慨良多,于是趁机布置了“以我不是个好__(儿子/女儿)”为题目作文,学生模仿名家名作,写出了他们的真情实感。
“妈妈从来都不要求我一定要考出好成绩,只是每次都告诫我在学校一定要学好,别惹事,然而看到她渐生的银丝,看到她疲倦的脸上殷切的眼神,我每每告诫自己一定要长出息,让她欣慰,让她骄傲。
可这种想法,只是在离家时刻才出现。一到学校,我就忘了,只有钱花完了,我才想起给妈妈打电话。读了贾平凹的《我不是个好儿子》后,我突然痛恨自己为什么只是在没钱、在受伤时才想起母亲。今天是母亲节,已经下午了,我又痛恨自己居然没心向母亲说声节日快乐。我不是个好儿子啊。”
言为心声,通过文本阅读和写作教学的结合,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帮助学生树立了“孝敬父母,从现在做起”的观念。
?
2、关注学生心理
作文题目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理解他们的喜悦和苦恼,针对他们的所思所想,让作文成为学生抒发真实情感的渠道,让学生自己说自己想说的话。必修一活动单元里有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的信》,可以设计出一个爱情话题,《鸿门宴》可以谈对英雄的认识,无论是爱情还是英雄,都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鉴赏《雷雨》时,大家对鲁侍萍该不该不接受周朴园的钱发生了争辩,我于是因势利导,让大家畅谈自己对金钱的认识。在作文中,一女生表白:
面对金钱,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于是,他成了一种意境,怡然自得,令人艳羡。
面对金钱,文天祥不为高官厚禄心动,“留取丹心照汗青”,于是,他成了一种精神,千秋万世,令人景仰。
“钱,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做人,不能被身外之物所累,拿得起放得下,有“风过而竹不留声,雁过而潭不留影”的心态,这才是活得坦荡的人,活的高尚的人,活的有骨气的人。
作为当代青年,面对金钱的诱惑,我们要大声说“不”。
文章肯定了金钱买不来人的自尊,批判了金钱万能论,一经宣读,全班同学热烈鼓掌,弘扬了班级正气。
3、联系社会生活
学生作文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题目与学生生活关系疏远,甚至是脱节。作文题目只有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才能有事可记,有物可摹,有理可说,有情可抒。学生写观察过的事物、体验过的生活,作文才有真情实感,才言之有物。贴近生活的题目才能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述说出所见、所闻、所思,满足其精神情感的需要。2009年高考江西省作文“兽首拍卖热点”, 2009年高考天津市作文《我说九零后》,就能充分引起学生共鸣。
高考结束学生到校后,扎堆议论纷纷,我一听,原来是讨论沈阳和营口的考生跳楼自杀的事情,人人都表示不理解,感到惋惜。放假前正好学习了《报任安书》,司马迁忍辱偷生,发愤著书的精神给大家震动很大,于是我布置了《给跳楼考生进一言》为题目的作文,学生文思泉涌,当晚立成。有同学这样劝说:
人生本来就是一条不平整的路,若是踩到了一块石子就放弃,那么倒不如连走也不走。考学固然重要,但生命就不更要吗?如果当初司马迁不是接受腐刑、发愤著书,而是轻生自杀,那么《史记》这朵艺术奇葩还有绽放的机会吗?活着,是明智的选择。他完成了《史记》,后人才读出了他的苦、他的忠义,他的尊严与价值。死的勇气固然伟大,但坚强的活才是真的猛士。
总之,命题是一种艺术,要联系学生的阅读体验、生活实际,巧妙抓住学生身边的热点,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发掘他们心灵的兴奋点,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爱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