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 -> 正文

走下神坛,走出冷宫,走近学生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18 17:02:51阅读:
字号:|

  走下神坛,走出冷宫,走近学生

  记得读中学时,文言文教学是“打头阵”的,老师也是颇在文言文教学上下功夫的。那时候,教材的发行好像慢了大半拍,往往是开学都个把月了,教材才摆到书桌上来。这前一段时间干什么呢?老师就领着我们先是抄文言文,在黑板上抄一段我们就记一段,然后老师就讲一段,然后我们就背一段,刷刷的写字声,朗朗的读书声,抑扬顿挫的讲解声,时促时慢的背诵声,构成一曲曼妙的旋律:那情形,至今记忆犹新;那情境,至今回味无穷。期末的复习,不待老师吩咐,我们就齐刷刷的埋头在文言文的字词句篇里,不亦乐乎!

  而今,文言文似乎受到了“冷遇”,受某些新兴观念的束缚,老师不敢在文言文的百花园里徜徉漫步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也不高,课堂学习受课时的限制往往是“蜻蜓点水”,点到了,也朦胧了。高三进入考点复习时,随便从文本中抽取两个句子,让同学们翻译,结果往往让人遗憾。我觉得,文言文的教学确实应该走走“回归”路,在夯实文言文语言知识上下功夫,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在提升学生语言素养上下功夫。

  一、忌“走马观花”,宜“重拳出击”。有人认为文言文学习限于字词句知识的繁琐,学习起来费时费力,一篇文言文,从头学到尾,总得需要花费三四课时的时间,厚厚一本《史记》选读,几个月能学完?其实,文本只是个例子,我们总得有个取舍,精选其中学生感兴趣的篇目,来个“细嚼慢咽”也无妨。当然,要引领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等要结合实例给学生明晰的印象,让学生学会真功夫。《廉颇蔺相如列传》这样的经典篇目,不仅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品读,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和结构,更要在讲析中把文言知识传授给他们。这里面就有个“水乳交融”、有机结合的问题,教师不要把文本的解读和文言知识的学习割裂开来,很多人喜欢来个课后归纳,各项文言语法知识一一总结归纳,久而久之,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的。

  二、忌“古色古香”,宜“情理相融”。看过于丹讲《论语》,娓娓道来,声情并茂,既有对语句的解读,更有对句子蕴含的人生哲理的剖析,若沉浸其中,会大有启发、深受启迪。究其因,于丹没有搞古文今译式的讲解,而是揉进了理性的思考,揉进了对社会的观照,让《论语》走下神坛,贴近每个听众,故而听者如云。如果我们也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读透里面的人物性情,读懂里面的人生智慧,读出作者的喜忧褒贬,进而悟出作品深含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感悟作品思想的博大精深、艺术价值的瑰丽不朽,一句话,让文言文走下神坛了,走到学生身边了,那学生定会徜徉其间,吟哦不已。今天的视频中,第一位老师在解读《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把“将相和”的“和”,与和谐社会建设联系起来,应该说是升华之笔。

  三、忌“讲读了事”,宜“读写结合”。在以前的《史记》(选修)教学中,我们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点评人物、情节与写法,结合近几年高考优秀作文,进行鉴赏、分析,提出一个或几个话题,要求学生利用文本中的材料写作。有一次的作文话题是“勇敢赢得机遇”,在师生充分讨论、酝酿的基础上,学生写作热情很高,能够有机地结合《史记》选文来组织材料、展开论述,蔺相如、廉颇、张良、甘罗等,都融入到学生的写作中去,出现了一些观点新颖、论证充实的作文。在学生笔下,蔺相如“智斗秦王、完璧归赵”是勇,“先国家而后私仇”更是大勇,这“大勇”赢得了“赵国安定、维系尊严”的机遇;廉颇勇拒来犯之敌是勇,“负荆请罪、勇于改过”更是大勇,正是这“大勇”赢得了“将相合欢、共卫赵国”的机遇。从学生的作文来看,他们已经充分意识到文本的“可持续利用”价值,因而珍视这座“素材库”,对文本的学习与复习也格外认真。

  总之,只要执教者多投入一分热情,多融入一份理性思考,多讲求一些引领学习的方法,努力提升学习的品位,文言文教学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上一篇: 走一步,停一停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