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历史阶段性特征教学法在高中复习课中的理解和把握
谈历史阶段性特征教学法在高中复习课中的理解和把握
前言:以能力为重点,以思维为核心,乃近年历史高考改革在人才选拔标准方面取得的可喜进步,给中学历史教改注入了不少活力。纵观近年来高考,不管“3+2”或“3+X”,考生答题失分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对问答题感到无所适从。学生总抱怨答问答题时出力不讨好,洋洋洒洒,下笔千言,但得分不高,对照标准答案后,总会鸣冤叫屈,答案与自己所答简直天壤之别。为什么会出现此种情况呢?造成的原因很多,撇开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技巧不谈,笔者认为主要取决于对历史阶段的特征不能较自如娴熟地把握或者不能正确地判断一个历史事件所处的特定的历史阶段的地位,无法把支离破碎、孤立的历史事件有机地联系起来。笔者愿以此文为契机,作为引玉之砖,意在引起同仁对历史阶段性特征教学的重视。
马克思说过一句话:“我们仅仅知道一门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包罗万象,它既包括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各种社会现象,也包括各个不同方面的活动内容。历史教材空间上涉及除南极洲外世界六大洲的几十个国家,内容上顾及经济.政治、外交、思想、文化乃至风俗,节令各个方面,所以历史学科是一门全面的综合的学科。历史学科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历史复习必须十分重视历史现象的横向联系,揭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复习历史,重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注意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历史现象的相互关系,避免把不同历史现象割裂开来,孤立地进行复习。可见在复习课中重视对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特征的探究,是相当必要的。
一.历史阶段性特征教学法的依据及含义
在历史新教材讲授完后,学生头脑存在的往往只是一个又一个割裂的历史事件,排列杂乱无章,甚至于会产生严重的“时空错位”,无法正确地理解各个历史阶段的特征和各个事件所处的历史地位。不少初为人师者在高中复习课时往往是“重炒冷饭”,仍旧就事论事,无疑会给学生思维的飞跃造成很大的障碍,无法收到复习课上以线连点,点线结合的效果。如果学生较好地把握历史阶段性特征,对教材重点内容进行纵横联系、前后贯通、左右并串、中外交错、纵横比较、异同对比,就能揭示历史发展规律,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比较、评价等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能够突出历史教学的时空性特点,让学生达到一定的知识迁移,从史实的表到里,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启发,从而抓住历史知识的本质属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辨别和联想能力,甚至能使学生引起学术研究和发明创造的冲动。因而我不揣浅陋地认为:如果教师在复习课上,注意引导学生从每一个阶段的一些历史事件加以剖析,找出其内在的联系,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从而把握其线索,就能在宏观上较好地把握教材,从而对学生的历史表象的形成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这就是笔者尝试的历史阶段性特征教学法的依据。
那么,历史阶段性特征的含义是什么?笔者认为历史阶段性特征是指一个历史阶段区别于其他历史阶段的独特之处。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若干个历史阶段。在这若干个历史阶段中又可分为若干个更小的历史阶段。中学历史教学使用的教材,是以册、章、节、目的结构系统,有机地叙述各社会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层面的发展情况。人类社会历史这个“过程的集合体”,是个有体系的事实总体,是个“有规律的多样性统一”。笔者认为这里所述的规律性即所谓的“阶段性特征。”。册、章、节、目都是一个又一个的历史阶段,乃至一个历史事件也可视为一个历史阶段 。
二、历史阶段性特征的把握
究竟应该如何把握历史阶段性特征呢?为了便于说明这个问题,先不妨用以下两题为例进行典型分析:
如1993年老高考“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政治领域内世界上有哪三股进步的潮流?”这里所述的“19世纪70年代以前”就是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它包括的历史事件是非常繁杂的,学生的头脑瞬间会出现很多历史事件:美国内战、太平天国运动、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巴黎公社......如果平时注意加以归纳、总结、概括其历史阶段特征,此题就能从历史事件中找出其发生的内在联系,并分门别类地归纳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良运动、民族解放运动、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三方面历史现象,可见复习应非常重视这种宏观上的历史阶段性特征的立体分析。
再如:“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试用史实加以说明”。如果平时在复习课时把这一阶段作为一个完整的阶段来分析的话,就应该不难看出这一阶段既是帝国主义侵华不断加深,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同时也表现为中国人民不断地抗争和探索的过程。
可见,历史阶段性特征把握的过程,就是把历史现象提高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上加以分析,并挖掘出其历史现象与历史事件的内涵,把握其内在的隐性的规律性的联系,以点理线,以线带面,这样,无疑能使历史复习课有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立体感。
历史阶段性的特征是不难理解的, 但每当我们具体到教材的处理,解题的指导,试题的讲评时,要把握好历史阶段性特征的外延就不那么简单了。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历史阶段性特征需要用以下尺度去把握它:
1.不同于其他历史事件、历史阶段的历史现象,即是其特征。从纵向看,就是某个历史阶段的独有的历史现象。如八股取士的科举制,是明清强化专制主义在文化上的表现,是明清文化史的阶段特征。与明清前的科举制形成强烈的对比。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从横向看,即区别其他历史事件的历史现象。如在一战后的欧洲革命中,匈牙利无产阶级在暴力的基础上和平夺取了政权,这也是单例。
2.有时候虽然其他阶段也存在,但在某个历史阶段显得特别突出的历史现象,就是这一历史阶段的特征。如以国家干预经济为基本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虽在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就出现了,但不突出,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发展起来, 故为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大特征。又如甲午中日战争前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形式的比较。在战后主要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但并非说甲午战前,就不存在资本输出。
3.特定的历史地位也是事件或历史阶段的特征。因为既是特定的历史地位,就只有这一历史阶段、历史事件才具有。例如:1840年鸦片战争,它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只有一个,故为鸦片战争的一大特征。再如:尼德兰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既然尼德兰革命最早,具有单一性,因此要算尼德兰革命的一大特征。
4.历史发展过程中某个历史阶段新出现的影响深远的历史现象,也是这个历史阶段的特征。如:19世纪中期的三大工运,使欧洲资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逐渐成为运动的主力军。这就应作为三大运动的特点。又如辛亥革命失败后至五四运动前夕的特征是民主共和始终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5.一个历史概念的内涵也是这个历史概念的特征。因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就是以两种不同的内涵相区别的。如“金元外交”就是凭借经济实力,到处运用金元,妄图支配世界各国。这一解释既揭示了金元外交的内涵,再现了金元外交的本质特征。
以上讲的是历史阶段性特征的把握,但具体在平时的历史复习课中应该如何引导.训练学生把握各个历史阶段的特定的历史特征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首先,要注意史实前后的联系和各个历史事件共性的研究。
历史本身的联系非常紧密,各方面史实的影响互相交织,从而构成历史的全貌;而教材的编写又不可能把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前后后及各种隐性知识都集中阐述清楚,有些具有某些共性的历史事件往往分散在好几个章节,只有注重联系,才能把它们整合在一起,做到全面而非片面地分析问题。比如前面所述的19世纪70年代以前的世界历史的三大政治潮流是什么?其事件就分布在几个章节,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对其进行重组归纳,此题要答并非难事。
其次,要重视每章引言的内容。引言的功能是相当广的。在历史复习课上,应该“回归引言”,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引言,掌握引言对每章的知识结构与线索的概括,通常引言除了具有补充历史背景(通常是国际大背景)还具有说明历史阶段,提示时代特征的主要功能。为我们教学生如何正确地揭示历史阶段性特征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比如:《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一章引言点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深刻揭示了这个特定历史阶段的主要特征之一。可见,对每章引言的学习,教师应该把它作为历史复习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再次,要在每一章新课讲授时或复习课时,引导学生试着自行归纳各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经过不断的专门训练,方能让学生在对付各种以阐述历史阶段性特征为题材的题目时得心应手。如:在讲授《美苏争霸》的新课时,要让学生通过事先阅读课本,然后罗列各个阶段的大量史实,从而概括出三大阶段的特征:(即态势)美攻苏守、苏攻美守、互有攻守。又如在专题复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演变》时,可让学生用简明词汇归纳出反映其各阶段特征。如:形成、正式确立、巩固、完善、加强、强化。当然,此种训练,最忌盲目,教师应从方法上进行指导,及时归纳、总结不足,提出整改性的意见,及时找出学生症结所在。这样做,才能够不断地活跃思维,尤其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其深入挖掘教材,而且突出了个性思维能力,还将中外历史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可谓一举多得。并逐渐地培养学生善于抓住历史事件所处的历史阶段及当时的社会矛盾。因此,不能孤立地就事论事,必须把它放到历史的长河中,看看它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时刻做个有心人,也教学生学会做有心人。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提下,更要活学、巧学。在备课、教学中善于把握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特征。经常性地把相同时期出现的中外历史事件进行研究,也即把同一时期发生的某种内在联系的历史现象放在一起来复习,从而截取横面,揭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总之,历史阶段性特征教学法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方法。它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等能力方面,都不失为一种最佳的教学法。如果我们全体历史同仁都能在复习课中大胆地尝试,处处做个有心人,相信至少会是你重新的开始。
主要参考书目:1、《最新教学模式丛书》冯克诚 田晓娜主编 青海人民出版社
2、《二十世纪新教学模式》之《纵横联系历史教学法》
3、《历史学习》之《怎样从历史背景中分析历史原因》 张聿军
4、《高考3+x综合能力测试目标达成指南与训练》高考新动向丛书
综合能力测试联合研究课题组 编著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