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万物没有复苏 谈西南大旱“天灾”还是“人祸”
这个春天,万物没有复苏
———谈西南大旱“天灾”还是“人祸”
去年秋季以来,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南部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偏少三至五成,平均气温比以往偏高1°C以上。进入2010年,西南地区的人们陷入与干旱的抗争中。严重的干旱给我国西南地区的居民生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据最新统计显示,截止今年3月17日15时,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共5104.9万人因旱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609万人,饮水困难大牲畜1105.5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4348.6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940.2公顷;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90.2亿元。如果这些枯燥的数字不能呈现西南地区干旱的严重性的话,我们不妨再看另一个场景:在一些学校,因为缺少,学生们很久不洗手了,而且只能喝脏水解渴。在缺水的村子,泥土变得干且发白,村民需要到很远的河沟挑水吃,除了煮饭,他们连脸、脚和衣服都基本不洗。而且现在西南地区干旱现象仍将持续发展。西南地区属于季风湿润气候区,与年均降水量300mm、近半地区在150mm一下的世界农业最发达的以色列相比,我们的水资源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要好的多。究竟什么原因致使西南地区大旱这么严重呢?是”天灾“还是“人祸”,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一、气候异常
云南属于季风气候,一旦季风无法到达,就可能造成干旱。由于印度洋及其亚洲南边缘海的海温偏高,而我国北方和东部陆地地区温度偏低,即下垫面温差的梯度方向与常年发生了异常。所以从去年入秋以来,北半球中高纬度西风带偏强,造成冷空气多被吹到东部和东南部,而难以到达西南地区。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的势力偏弱且不够稳定,致使夏季风整体富含的水汽偏少。同时印度孟加拉湾一带一直维持高压带,阻断了南方暖湿气流向中国西南部运输的通道。另外青藏高原去年冬天积雪少,高原热力因素好,高原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导致了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的持续干旱。也就是北方的冷空气下不来,南方的暖湿气流上不来,冷暖气流不能相遇,也就不能形成降水。再加上云南多山,焚风效应加强了干旱。据推测,这个地方地质构造复杂,位于板块交界处,而且最近一段时间地质运动非常活跃,有很多地方有地震、火山,一活动地下水位可能会下降。也是西南地区干旱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水利工程滞后
西南地区出现重旱,降水少、来水少,蓄水少也是其中的原因。芳华镇是云南省陆良县的一个乡镇,名字的意思是“翻花”,一个锄头下去就有水从地下涌出来,而现在不仅翻不起花来,连水井都已干枯,麦田也已枯死了。而在离该县不远的沾益县西平镇火石坡村,村民们正热火朝天的平整水田。为什么同样面对大旱之年,距离不远的两个地方,差别如此之大。差别就在于近几年当地人们对水库除险加固,增加其蓄水能力。可见,水利工程在抗旱减灾中的巨大作用,同时也折射出水利工程长期欠债的弊端。中国是世界上水库数量和规模最为庞大的国家之一,但很多水利过程很大一部分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甚至有更早的,有的已经老化失修,不但发挥不了抗旱救灾的作用,还埋下了防洪安全隐患。可见我国抗旱基础设施的严重滞后。2009年,在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策带动下,中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高达1427亿元。云南省将陆续开工建设100个骨干水源工程和100万个小山塘、小电灌站等“五小”水利工程。贵州省则继2009年开工建设历史规模最大的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后,还将同步进行“滋黔”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烟水配套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水利项目,以提高农田有灌溉面积。事实说明国家很重视水利建设,每年会划拨很多经费给各地整修水库。然而现在很多地方把投入都放在搞花架子工程,让本来紧凑的资金没有用到刀刃上,甚至造成一些地方的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零。以至于农村几乎一下就涝,一没雨就旱,同样也带来了农村环境恶化。另外兴修水利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而不是破坏,如果不考虑水利综合功能,自然河流被人为改造,河流被人为切断改造,虽然总体水量没有变化,但局部断流,原来自然形成的河床被废弃,不该有水的地方有水了,该有水的却没水,很多河流渗漏浪费,产生盐碱隐患。同时水利设施也将改变流域内的水环境,对局部的气候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如何增加水利经费也是事倍功半。再加上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和复杂的地形,要想修建水库并不容易,喀斯特地貌使水资源向地下渗漏,地表径流减少,而地下水又用不上,这也是出现缺水的原因。
三、外来抽水机
西南林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山峰高耸、河谷幽深,山麓有滔滔江河,山沟有股股泉水,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候随之变化,植被也随之变化,真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所以树的种类特别多。很多是上好的建筑材料,比如云杉、冷杉、高山栎等;还有珍贵树种柚木、紫檀、樟木等。 百年一遇的大旱,使西南的的整个生态环境发生了完全的改变。随着木浆造纸工业的发展,在利益的驱动下,西南地区一些省份一直在砍伐原始生态林,大力种植橡胶林和桉树林,而这两种速生丰产林都被形象称之为“抽水机”,大面积种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涵水能力很差,土地表面板结,还出现土地沙化现象。此外,速生桉还是“霸王树”,它生长了,其他物种会慢慢地退缩,最后造成桉树林都是地表光秃秃的,地上没有草、灌木,也没有小乔木和各种药材等。在速生桉林中动物十分稀少甚至绝迹,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缺少天敌对虫害进行控制,很易感染虫灾。橡胶树不产于云南,属热带经济作物,一般人为只能在不超过北纬15度以内生长。云南省大面积种子橡胶,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原始植被,还影响了当地的气候。10年内平均气温升高了0.4—0.5度。到三四五月,土壤的水被植被耗尽,蒸发阳光直射使水分蒸发的很快,雾可以提供一部分水给植物。但温度升高不利于雾的形成,况且胶林本身不容易形成雾。胶林只有一个物种,不能种的太密胶林中的空间使土壤中的水分都跑了。如果不顾及环境条件,在海拔超过1100米的高寒山地种植橡胶,不仅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反而会造成开垦地土层变薄、变瘦、水土流失、山体滑坡、山洪爆发等问题。烟草的种植要早于橡胶,1914年从美国引入并大规模推广种植。云南的卷烟业为全国第一。烟草本身对环境的影响不大,但每年雨季政府会打防雹弹降低冰雹对烟草的影响,但防雹弹又影响了雨季的降水。
人口增加与生态环境
西南地区出现的干旱是高温少雨,但我们想想云南6年之内发生3次严重旱灾,面对极端天气灾害不断加快的频率和规模,我们有必要从自身检讨。我觉得人口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近几年西南地区人口的激增,一个重要因素是北方人口激增,过度开发造成生态恶化后迁入粤、湘、赣等地,当地人口随后激增又迫使大量农民转至西南。西南地区人口激增,造成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加剧迫使人们去开垦更多的耕地。所以很多湿地被开垦成农田,甚至一些城镇。与此同时,大量人口进入长江、珠江第二年河流的上游,烧山伐木,陡坡开垦,对雨季涵养水源的森林带来巨大损害。致使当地小气候发生改变,枯水和洪水的总量都发生明显变化,形成“雨来了抗洪,雨走了抗旱”的局面。实际上,西南地区是我国欠发达地区人口增长加大了对环境的压力,导致生态退化,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要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应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还要在教育、科技和文化领域提高投入来提高人口素质,为劳动适龄人口脱离依赖资源生存创造机遇。
五、水资源利用问题
西南地区大旱持续数月,处于旱灾的核心始终是农村和农民。农民的马因运水而累死了,可城市居民生活并没有感到生活的巨变。只有最近部分县开始限制洗浴、洗车等行业的用水。城市的工业不仅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也严重的污染了水资源。云南久治未清的电池,和爆出重大污染的阳宗海,污染源都来自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在珠江上游水污染也很严重,江水简直就是黑色的,当地的居民从河中捞出淤泥晒干后当煤用,称之“河煤”;在贵州由于采煤业的污染,许多河流放眼望去"漆黑"一片,一些“职业捞煤”对的农民,将河中淤泥晒干来卖钱贴补家用。我们也知道,如果按对GDP的贡献,城市和工业的贡献远大于农业,农业生产因为缺水所受的影响,工业一个零头就能弥补。但此次大旱不仅影响到农业生产,而且更严重的是影响了农民的生活用水,性质就完全改变了。生产用水影响的只是收入,而生活用水影响的是生命、健康和卫生防疫。大旱之年,一滴水都很珍贵,而大片大片被浪费和污染的水又无法饮用,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警醒吗?
总之,西南地区的大旱,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给当地造成的损失是惨重的,我们倍感痛惜。但痛惜之后我们会想些什么?这个春天,人们期待着万物的复苏。我相信万物一定会复苏的,给人们新的生机和希望。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