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自然灾害的教材理解
选修课《自然灾害与防治》的教材理解
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编写是基于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根据高中选修课程模块设计的基本思想,即“选修模块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各个层面,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凸显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以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结合总学时32课时的规定编写而成的。
对这本教材我直接触了一次,因而并不十分了解。通过今天的视频培训和网上专家、教授的文章和解说,选取了一些精华内容和大家一起参考学习。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基于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本教材的编写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思想。
(一)内容选择突出国家需求和时代需求
(二)内容编排体现基础性、研究性和实践性的三结合
(三)内容编写兼顾地理学与灾害学的交叉和特性
(四)内容表达强化感染力和视觉感受
二、教材编写特点
(一)依据学科体系和学生需求构建知识结构
(二)强调灾害学的学科特性
(三)注重选材的基础性和研究性
(四)安排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
(五)设计形式多样的图像系统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以“树立正确的减灾观”为教学主线
(二)用系统观理解自然灾害
(三)强调和演练灾害自防、自救和互救
(四)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教材
在以上问题中,我觉得“强调和演练灾害自防、自救和互救”是最重要,也是必须向学生阐明的,这应该是本教材的根本目的。
同时,“灾害不会天天有、时时有”,也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在讲授时还应该根据自己当地的实际情况,重点讲解在当地易发生的自然灾害,这样“学习致用”,与学生的切身利于关系密切,学生自然就会认真的听、学,参与我们设计的一些活动安排。反之,如果在西北内陆地区重点讲授洪涝灾害、泥石流等,就有点取笑的意味!这,不是要的课堂。我们要的时具有时效性的课堂,学生从我们的课堂中走出去,就会有满足的喜悦。
“5.12”大家都知道,它给了我们太多的教训。如果在自然灾害的防治我们不能吸取、不能好好吸取的话,那培养再多“人才”又如何?
因而,我再次强调:“强调和演练灾害自防、自救和互救”是最重要的,无论用说明方法,让学生学会、会用,比考100分要强多了!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