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地理 -> 正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解读高中地理教材之“新”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3:48阅读:
字号:|

  解读高中地理教材之“新”

  【摘要】新编高中教材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所从事的一项跨世纪的重要工程。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作为新课程的直接实施者——普通高中的地理教师,应寻找新的教育教学规律,探索一条新的教育教学思路,首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明确新教材的教育教学目的,然后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新课标”精神,钻研新教材,熟悉教材的变化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好教材的深度、难度和广度,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有的放矢。下面是本人读高中地理新教材后的一些个人理解。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新教材?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一、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内容“新”之理解

  新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增减。如新教材必修一将原教材中的“圈层体系”更新为“环境体系”,按人们的认知规律,从“宇宙(行星地球)→大气→水→陆地地表形态→整体自然地理环境”;必修二从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人地协调的体系,或增删、或重组、或转变视角。一是教材内容的增删,在“宇宙环境”中则删减了有关恒星、行星等属于天文学方面的知识;“大气环境”中的“大气的热状况”一节,就删去了旧教材中比较抽象难懂的 “热量盈亏问题”和与初中地理重复的“气温时空分布”等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受到完全能适应今后的生产和生活而必需的知识。新教材删去的专业性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师只要简明扼要的讲清现象,而不再需要过细过深地探究其理,如 “地转偏向力的产生”、“矿床的形成过程”等;二是对有些知识重新组合,“行星地球”对以前老教材的有关地球内部和外部圈层的知识和地球的资源和能源进行了有机的综合和统一,从而加强了教材的系统性;三是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注重分析、推理,而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如“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从工业的区位选择分析,就可以看出工业地域和世界著名工业区域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条件,从而既教育学生掌握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教育学生学会了适应环境以求生存、改造环境以求发展的能力;四是新教材注重启发性、趣味性和直观性。新教材在知识体系、文字表述以及图文选择方面较之旧教材具有更多的优点,中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五是突出了新教材的新的主要内容。原教材主要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而新教材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环境与发展”的内容,从而更加突出了新教材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如“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等,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即形成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相协调的新观念,从而使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成为地理教学的核心,对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教材中新增加了一些让学生动手(如在教学内容“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和中引进了地理小实验和“气压带和风带”中制作三圈环流的模型等)、动脑(如“大规模海水运动”教学内容中出现“收集一些资料,说说厄尔尼诺现象还有哪些不解之迷”、“厄尔尼诺现象会对我国造成什么影响”等活动内容)、动口(在教材“思考”部分出现许多问题的讨论、论点的辩论等)活动内容,适当地应用这些内容,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使学生能力的提高是很有益处的。

  二、高中新教材教学方法“新”之理解

  1、根据教材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第一,新教材的编写采用的是每一课的方式,原则上每节讲授一课时(以必修二最为常见)。但是,这种方式不免机械,再说,各课的知识容量也不均衡。因此,教学时在基本维持每节一课时的前提下,按照教学实际对部分课的授课时间作必要的调整。第二,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教学重点,但在教学时切忌让学生按照课文中的解释,原文甚至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而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并能举例表述、说明。因为地理课教学的目的,不能停留在“知地”,即了解地理事实,“知地”只是基础,要入地理之门,则要“明理”即理解地理原理。“明理”仍局限于课本内容,更进一步,要能跳出课本,学会“说理”,即举一反三,用实例说明地理原理。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于是需要面向社会实际,从“说理”发展到“析事”,即对社会中出现的地理现象,会用地理的认知过程。打个比方说:新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掌握如何“爬山”的方法而不在于让你学会“爬具体的哪座山”,这点在必修三册教材中表现尤为明显。在单元的每节都是以典型的“案例”的形式出现,教给你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在每个单元最后安排了一个“问题研究”,目的就是让你用学会的方法去解决其它区域的典型案例(如必修三中学生掌握了“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用此方法去解释地理环境与新加坡的经济发展)。

  2、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性质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新教材用并列点,表示对诸如特点、问题、影响因素之类的内容进行多方面的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并列点的内容,无先后、轻重之别,每项内容只是说明主题的某一方面;它们不包括主题的全部方面,只是主要方面,或者是重点举例。对这类内容的教学处理,不要机械地让学生背条条,而应让学生理解每一项的内涵及其对阐明主题的重要性。对于有的内容,还需要启发学生思考课本提供的点之外的其他方面。图像和图下的小字作为课文的一部分,应予以与课文同样的重视。教学时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参中说明,抓住图像安排的意图及其反映的主体,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图。为说明、分析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或进行观念培养,在文字叙述、图(包括图下小字)、表中,都会用到事实材料,如数据、资料、案例等,这些事实材料是说明课文论点的论据,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分析事实材料,以明确事实材料所说明的问题,但不必记住事实材料。教材每课都安排了“活动”,目的是就为学生讨论、师生交流提供条件,以丰富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教学改革。所以应将“活动”的处理融入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活动需要有一段时间的准备,才能解决,这类题目可预先让学生做准备,在学完本课后及时解决;也可在本课上完后布置学生准备,在单元完结时再解决。教材“活动”中设计的一些开放型思考题,如必修三第三单元安排“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是输电好还是输煤好”,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些思考题都没有标准答案。还有教材中还设计一些开放型思考题,很显然,要使学生就上述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应提供足够的素材、资料。讨论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中平等的一员,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切不可将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学生。

  三、几点个人建议

  1、新教材的内容应有更为严谨的科学性

  作为一门科学,首先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所以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教材内容都要体现严谨的科学性和最新的科学思想。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关于“区域”的观点中,一般把区域分为均质性区域和结节区域(地理事物或现象以某一个中心向外衰减或递增的区域,如文化区或枢纽区),而必修一教材把属于均质区域理解为结节区域。其次,教材应向学生介绍现在最为接受的观点,避免出现有争议的观点。

  2、应更重视地理材料的时效性和地区适应性

  高中地理每一册教材都会涉及到大量的地图、图片、照片、表格、统计图表、素材、案例等,教材在选择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所选内容的时效性(如有的数据、材料过老等),第二要注重所选材料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第三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数据或表述须前后一致(包括教材与配套图册之间)。第四教材编写要面向大多数学校,适应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教师,要有一定的伸缩性、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地域、不同层次学校的需要。如教材中“参加一些活动”所选的主题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或是可以以相关活动主题提供一些思路供不同地区选择,留给地方更大的操作空间,毕竟地区不同,实际情况也有很大的差异。

  3、正确认识新知识同传统知识的关系

  教材内容若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更新,不反映先进的思想和当代产生的新成果,将无法实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目标。但是,有几个问题必须注意澄清:一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有较大差异,新提出和流传的观念及名词,并不一定体现了现代化;二是应从我国国情实际出发,对国外教材加以比较、研究和借鉴;三是教材内容的更新应该是渐进的,变更过大会使师资和设备无所适从,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四是传统的知识内容,只要是反映基本的客观规律的知识,就永远能适应新的形势;五是新内容、新知识的大量涌现,可能增加学生学习的总量和负担,应当坚持精选内容。所以,高中地理新教材首先应从高中教育的基础性出发,尤其在课时偏少的情况下,注意精选教学内容,分清主次、突出重点,阐明主干知识,即仍以系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为主。

上一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自然地理学发...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