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来古文细细香——高效提升高三古文阅读能力两步走
读来古文细细香——高效提升高三古文阅读能力两步走
摘要:在高三古文复习阶段,笔者一直坚持“以读促学”,进行“授之以渔”的方法指导和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利用精读,吹尽黄沙只为金。抓牢强势得分点,从而在课内精读复习中重点突破。其次,加强泛读,纷纷古文入目来。科学指导学生进行古文泛读,从而高效实现能力迁移。
关键词:古文阅读 三读法
古文阅读是考察高中学生语言掌握能力的重头戏,在高考语文试卷上,古文的显性分数为22分,而用来解答诗歌阅读题和写作中的素材积累等隐形分数更是不可估量。科学有效地提高高三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是每一名高三语文教师必须积极探索的课题。
由于在高中必修和选修课中涉及的古文大多是以精讲的形式带领学生了解各类文言现象和知识点,学生自主阅读、归纳的能力相对薄弱,所以,在高三复习阶段,我一直坚持“以读促学”,进行“授之以渔”的方法指导和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利用精读,吹尽黄沙只为金。抓牢强势得分点,从而在课内精读复习中重点突破。
在5大文言现象中(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固定短语、词类活用),虚词、特殊句式、固定短语属于有限知识点,其知识总量很小,但高考考查频率较高。以09年高考为例:18个古文虚词中,有8个是常见考查虚词,它们分别是:其、之、以、乃、焉、于、因、而,其数量不多但出题频率非常高;纵观09年高考,4种古文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在古文翻译中直接考查了9次;另外高考常见的固定短语也不过20余种。此类知识由于数量少,内容相对固定,因此我通过对五个必修模块中古文的复习,带领学生合理、高效利用每一篇资源,针对这三类有限知识点,以书面整理、随堂提问等形式,进行重点总结、反复巩固。
其次,加强泛读,纷纷古文入目来。科学指导学生进行古文泛读,从而高效实现能力迁移。
古文是一门语言,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就必须摸清并严格遵守发展语言能力的途径。所以,积极营造古文学习环境,广泛开展接触性阅读,发动学生自主总结古文现象和用法,才能最终达到高效提升学生古文阅读水平的目的。在泛读教学中,我坚持以下做法:
第一,定期开展“饕餮古文”行动,创设古文阅读氛围。高三学年的11、12月份是古文强化泛读月。我按体例、依风格选定70篇古文,开展泛读活动。每位学生每天至少阅读一篇古文,每十天开展一次评比。这种相对自由又充满挑战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和热情,以09年的活动为例,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我班学生先后阅读古文50余篇,“饕餮古文”活动,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古文独立阅读能力,各种文言知识也在大量而集中地泛读中得到初步识别和运用。
第二,在强化方法上,坚决落实“三读法”,从而有效巩固各类课外文言知识,科学引导学生阅读。所谓“三读法”是指在固定的时间内(一般是40十天左右)对同一篇古文有计划、分层次的开展三次阅读。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一读”重在不求甚解,广泛接触。以09年“饕餮古文”行动为例,学生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学生先后接触过:不同风格的人物传记(如《管子·小匡》《宋史·李迪传》《汉书.卜式》《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新唐书?列传六十五》《梁书。孙谦传》《晋书·孝友传》),议论性古文(《贞观政要·贪鄙》《拙效传》《李斯论》《留侯论》《韩诗外传·卷六》),书信体古文(《与元微之书》《湖南文征》),“记”体式古文(《宝绘堂记》《慈溪县学记》 《象祠记》《游东山记》《游虞山记》)。泛读内容的丰富多样有效地防止了学生因“偏食”(只会阅读人物传记)而导致的古文能力不良,为“二读”的巩固复习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素材。
“二读”重在归纳整理,明确并强化“一读”文章中的各类知识点。分类别、有重点地去归纳、记忆、强化,进而拓展了自己的文言知识的广度和掌握深度。(应有具体方法举例)
“三读”(举例见附录四)重在系统整理,巩固强化,在集中归纳中实现高效突破。(同上)
在“饕餮古文”行动的后期活动阶段,将“二读”中归纳的相关知识点系统、有机地进行整理,并强化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辨析和记忆。通过这个环节最终将学生泛读过程中的古文知识点编织成知识网,最终大大提升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要经历广泛接触——记忆巩固——运用强化三个阶段,缺一不可。语言的学习既要动手整理,又要动脑归纳,更要用心品悟。只有让学生跋涉过千山万水,才会磨砺宝剑锋出;只有让学生踏过看似苦寒的阅读环境,才能让古文的馨香溢满学生的生命历程。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