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 -> 正文

鲁迅到底惹了谁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18 17:05:12阅读:
字号:|

  鲁迅到底惹了谁

  -谈今天我们如何对待鲁迅作品

  鲁迅做为一代文学大师,他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只是他深邃的思想和横着眉毛与人斗啊斗的作风让人不敢接近。鲁迅到底惹了谁?他只是一针见血地触及我们灵魂的弱点和人格的卑劣而已,而那种弱点和卑劣是确实存在的。所以,我们在讲鲁迅时不要责怪他文字的晦涩——那是时代的原因,也不要责怪他思想的深邃——那只是我们没有得当的方法。

  我是如何讲鲁迅的呢?(注:我并不是说我的方法得当,只是发表一下一家之言而已。)

  一、??? 大师世俗化。

  当学生对屈原、司马迁、文天祥、鲁迅嗤之以鼻时,我就对他们说一段话:“当你无法理解一个人或无法理解一个人的行为时,你一定相信这样的人是存在的。试想,世上人有千千万,而时光的长河又滚滚不息,你如何断定在这浩渺的时空间,就不会出现一个人与我们常人的思想、行为、价值观迥然不同?一定会有这样的人。正因如此,圣人才会成为圣人,常人才会成为常人,才有了我们仰望的距离。”学生无不对我的这段话啧啧称是,他们的态度就会恭敬很多。

  敬畏大师才会尊重大师的思想。

  在此基础上,我再介绍鲁迅的一些轶事,让他们觉得圣哲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圣哲。这样学生就会在肃穆中激起探究大师思想的兴趣。

  二、??? 大师作品通俗化

  由于鲁迅文章内容比较深奥,理解起来有困难,我们可以从其中比较容易的章节入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排除畏难情绪。

  此时标题的“牛鼻子”作用是不可小觑的。例如在讲《纪念刘和珍君》时,教学中,我们就可以从题目入手,问鲁迅先生纪念的人是谁?她为什么值得纪念(可贵品质)?这样我们的入手点就是文章的三、四、五节。我在课堂时将其设置为一个教学环节:印象刘和珍(板书)。由此教师进一步“顺藤摸瓜”:对于这样一个价值的进步青年徒手残造杀戮,大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把学生的这种心情“移情”到鲁迅身上,自然地引出一、二节的内容:纪念的目的。最后师生共用讨论出一个结论: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语)。这样,以标题为纽带,对文章的内容略加调整,鲁迅也不那么“高高在上”、晦涩难懂了。

  再比如在《祝福》的教学中。我按照小说的三要素分析文章,设置了三个课堂环节:

  第一、??????????? 乡村爱情故事(梳理情节)

  分别请一男、一女两个同学以第一人称复述祥林嫂的故事。

  结论:不关乎爱情,但关乎幸福的悲惨故事。

  第二、??????????? 鲁镇和她的儿女们(探究环境)

  鲁镇是一个怎样的镇子?她的儿女(四婶、四老爷、柳妈们、下人、“我”)分别是怎样的人?

  结论:祥林嫂在此逃无可逃,最终憋闷而死。

  第三、??????????? 一块猪肉引发的血案(分析人物)

  在此,“一块猪肉”指的是四老爷家的祭祀,文章以“祝福”为中心展开情节,三次写到了祥林嫂在鲁家参与“祝福”,将这三次“祝福”与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相联系:第一次祥林嫂初丧夫,第二次祥林嫂再嫁丧夫丧子后,第三次捐门槛后。再以“祝福”为中心展开人物,第一次“祝福”祥林嫂是参与的,她的工作是“彻夜的煮福礼”;第二次“祝福”,祥“照例去拿酒杯”,却被四婶的“祥林嫂,你放着罢”呵退,只能“疑惑地走开”;第三次“祝福”,祥“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又被四婶更加急迫的“你放着罢,祥林嫂”阻止,“失神地站着”。在此,祝福的“做”与“不做”对祥林嫂和鲁家来说都是个问题。

  结论:不惨在狼吃阿毛,惨在封建礼教吃祥林嫂。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我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鲁迅。

上一篇: 鲁迅作品的教学的问题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