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历史 -> 正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7:46阅读:
字号:|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20届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反思

  初冬之际,“第20届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盛会” 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西安开幕了。全国近28个省市的学校代表云集于此, 虽说严寒已逼近了古城,但是研修会却生意盎然。大家在这里交流课改的经验,大家在这里继续探讨课改的真谛与道路。“什么是教育的本源?什么是教学的本质?如何才能实现为振兴民族而育人的宏伟目标?

  这次大会共有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专家引领、增强信心”,在这个单元里,主讲的有两位专家,都来自课改先驱地区,一位是山东的“齐健主任” 他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用生动的事迹、鲜活的人物典型,揭示了“教师的真正使命”。第二位是来自深圳莆田中学李校长,他以自己带“文科试验班”的经历为例,向我们揭示了教育的本原,让我们感受到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对学生成长的帮助,它再也不是空中楼阁和海市蜃楼。

  第二部分“专家解读,百师争鸣”,这个单元实现了各地教师交流的愿望,实现了教育一线的教师与专家的新课改对话与解答。虽说时间不长但是讨论比较激烈,所有的问题与疑惑都直指新课程。“为什课改这么多年了,有些地区依然穿新鞋走老路,甚至是连新鞋都不穿?新课改了高考怎么保证?……”尽管交锋激烈,但是时间不多,并未达成共识。大家也只能在意犹未尽时离开。

  第三部分“同题异构、探索教法”,这个环节是大家最关注的环节。不同教师将会在同一课题下做课。历史课有两位有诸多不同背景的教师进行授课活动。一位是来自刚刚开始课改的陕西西安铁一中的61岁老教师“林东利”,另一位是来自课改前沿阵地的山东济南试验中学的中年女教师“钟红军”。由于背景的诸多不同,这两节课的不同已是不言自明,但是到底会有多大的不同,在所有历史老师的期待下,这次活动拉开了帷幕。林老师作为老教师,发挥了一支粉笔和个人非凡的语言功底,不仅教材挖掘深刻,而且知识一气贯通。钟老师则发挥了女教师的优点,以尊重、民主、平等构建了课堂的氛围,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调动了学生了自主探究知识的积极性。此外钟老师还运用诸多材料,使历史课堂旧貌换新颜,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实现了知识的自主生成,实现了课堂的“变化”。这两节课后所有老师都被震撼了,原来历史课可以根据个人的性格,设计如此不同的课型,尤其是钟老师的课在历史教师的心里激起了千层浪。

  第四部分“现身说法,指点迷津”,在历史教师的惊叹、关注下,钟老师为我们做了成长历程的报告。她是个历史教师,讲的是历史教师的成长,但是她那对教学孜孜不倦的追求、勤于探索的精神打动了在场所有的老师(历史、语文、物理),特别是她每次展示的课件,最难忘的是《国共合作抗日》她利用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主收集的国共双方的资料,用具体的数据让学生不仅相信了历史,而且对国共的抗日地位的变化,有了深刻的理解,避免了学生对教材的盲从,也使学生对抗战中双方的表现有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培养了学生探究意识,坚守真理的勇气。这段成长记录不仅让人们了解了历史,更让人们懂得了如何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更为各位老师如何挖掘学生资源提供了借鉴。

  这次培训虽短,但是对每位与会者来说都是获益匪浅。我仅从个以下几方面谈一谈我个人的感受。

  第一,教育本原的探寻,教育真谛的回归。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孔圣人就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教学原则,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随着教育越多服务于封建统治者,它的宗旨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新中国以来的高考制度,以强劲的功利势头冲击教育阵地,许多名师都成了这个阵地上的光荣牺牲品,许多学生也成了高考指挥棒下的牺牲品,教师成了试题专家,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考试以外的许多东西都被人们忽略。人们在激烈的竞争中挣扎,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要为民族的振兴而服务”的真谛变得苍白无力,无人探究。功利的教育必然会出现功利的价值观,师生关系的淡漠,才子对社会的冷漠,特别是汶川地震中“范跑跑事件”和“谭千秋舍己为人”的鲜明对比,再度震撼者人们的心灵,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什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什么?这些问题在这次培训会议上成了焦点问题。经过培训之后,大家普遍达成共识,教育应该回归本原。 “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成为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前行的“灯塔”,“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全的人格”是我们教育的目标,“为民族振兴而努力”成为教育追逐的终极目标。我希望在高科技时代,通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回归教育的真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真正实现国家“科教兴国的”宏伟目标。

  第二,不要变成无知的信徒,而要成为无畏的探索者。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造就了一批名师名校,家长学生信奉他们,其他地区的教师也趋从与他们,对名师信赖,使这些名师名校成了高考取胜的法宝和法地。人们对他们趋之若从,他们的教学方法成了人们效仿的模板,我们的课堂就像是标准化生成车间,生成程序完全一样(讲练结合)。教育工作者陷入了循规蹈矩的陷阱里,彻底丢弃了教学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教学,许多教师都变成里“应试法宝”的信徒。很少有人质疑这样的教学,质疑这样的课堂,随着新课改的全力推进,许多地区都进入了课改阶段,面对课改初期遇到的问题,人们又开始了新的膜拜,渴望有一种模式可以借鉴,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我记得,国际歌有句歌词“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所以教学也一样,他不可能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只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学情,虚心学习、开拓眼界、锐意创新,才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钟红军和史建筑,还有莆田中学的李校长,如果他们仅仅是信徒,那他们的今天也就无从谈起。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希望自己能成为教育的探索者,更希望多数同仁能向真的勇士一样,直面我们的教育现状,向我们的教育误区挑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三,厚积才能薄发。古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新课改下的教师不仅是一个专业技术人员,而且还应该是一个研究性的人员,所以教师一定要多读书。我个人认为读书不仅要专,而且还要广博,不仅要读兴趣类而且还要读理论书。人们常说文史不分家,政史不分家,史地不分家,所以要教好历史可是件比较难得事情,因此作为历史教师一定要树立“学无止境”的意识。通过读书一方面加强教师的文化修养,提高人文素养,另一方面可以用理论来指导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教师从一个专业型教师向研究性教师的转换。史建筑老师和钟红军老师给我们这些从教者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一名教师如果离开了书,他的发展犹如无源之池,无根之木。所以说,当今时代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与时具进,只有通过日积月累,才能实现厚积薄发。

  第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发学生资源,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应试教育的前提下,教师就是整个学习的主导和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着老师的传授,学生不停的记和背,学生不停的算和写。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成了一种机械重复性工作,“考考考成了老师的法宝,做做做成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自主性被彻底抹杀了,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会的是盲从、顺从,缺失了独立的人格、自主的意识,师云亦云。这种现象看似学生学业获取了成功,但实际上它已背离了教育的本原,一个已经出轨的教育又将如何实现民族振兴呢?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入,面对与世界的接轨,人们的视野变得越来越开阔,教育工作者深刻感受到了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中国教育的误区。于是涌现出像莆田中学李校长、山东语文教师史建筑、深圳历史教师吴磊等一批锐意改革、身先士卒的先锋。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扭转中国的教育现状,回归教育的真谛,“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生活、独立的人格”作为教育的目标。特别是莆田中学的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带动他们的自觉,实现他们的自立,通过培养这批学生不再是人们心目中的那些不负责、自私的小皇帝。这个实验让我们感受到希望,他们不是天生这样,而是被我们的学校、家长、社会给惯坏了。

  学生有着巨大的潜力。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资源优势,把他们变成课堂的一个资源库。但是,传统意义上的授课是无法实现这种资源的利用,只有给学生“以自主、尊重、民主”,才能是他们在课堂上发挥真正的作用。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实现学生对知识顺从接受到自主探究的转变,才能改变学生的信徒生活,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拥有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以及敏锐和果断的判断力。这才是我们追寻的教育真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这次培训给我更多的信心去面对课改,同时也给我带来了更多的启示,我想它也将会对我的工作和我的团队带来更多的帮助。

上一篇: 重评1944年中国抗日战争的正面战...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