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历史 -> 正文

重视身边的高中历史新课程资源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7:46阅读:
字号:|

  重视身边的高中历史新课程资源

  ——论人民版必修教材配套《历史图册》的有效利用

  【摘要】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使课程设置更为多样化,需要教师建构内容更为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面对这一新的要求,历史教师除了教材、网络等我们一直关注的课程资源外,对《历史图册》的开发利用是我们应该关注的身边的课程资源。《历史图册》资料的多样性、层次性等一系列的特点都应成为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方向。

  【关键词】 课程资源 历史图册

  2006学年是浙江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的一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身处课改第一线的教师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是落实新课程的重要条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就明确提出高中历史新课程设计的思路是“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以及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规定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为其进入社会和高一级学校奠定基础。”在这样的课程设计思路下,高中历史新课程在课程的设置上体现出多样性,要求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与此同时各种版本的新教材的知识体系越加多元化、综合化。这就意味着历史教师不但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同时需要建构新的课程资源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新课程庞大而又复杂的教学内容的需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资源的涵义更为宽泛,凡对于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既包括传统的教材、教学设备、图书资料,也包括现代的网络和最新的科技成果。然而随着网络和电教设备的进步,大部分老师习惯于运用多媒体来展示丰富的资料、创设情境。不可否认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但每天埋首于课件的我们是否忽视了身边重要的课程资源?笔者认为现行的浙江省高中历史新课程配套图册就是历史教师身边的一个非常好的新课程资源,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历史图册》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利用。笔者就借此文谈谈个人在《历史图册》运用上的一些浅见,望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充分利用《历史图册》资料的多样性,开发历史新课程资源。

  旧教材配套的《历史图册》的利用率并不是很高,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一个客观的原因是旧教材配套图册本身设计的局限。旧教材配套的图册基本上只是提供了相应的地理分布图、战争形势图以及少量的经济地图,所能提供的信息量有限,而且形式单一,对营造一定的历史情景帮助有限。而新课程配套的《历史图册》所提供的资料的形式非常多样,不但地图,还有比例图、历史图片、表格,其中地图又有一般地理地图、战争形势图、地形地图、经济地理图等多种,比例图也有柱状、饼状等,历史图片则更为丰富,有人物的、有历史事件的,有考古图片、也有想象图等等,总之是十分的丰富。在笔者看来,现行的新课程配套图册在资料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上完全可以与一些简单的教学课件相媲美,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历史图册》的充分利用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新课程资源,对我们的日常教学是十分有利的。例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一内容,在旧教材的配套图册《中国古代史地图册》当中仅有一张《两汉时期对外关系和中国造纸术外传》平面形势图涉及到。而新课程配套《历史图册》不但给每一项发明都配了相应的考古图片和想象图,还对每一幅历史图片都附了一定的文字介绍。这样一来学生只看《历史图册》就能对四大发明的人、事、物有较为直接、形象的认识。此外图册还配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播路线图》和《四大发明向外传播时间表》,通过这一图一表以及配套的说明文字,学生马上就能对四大发明的传播有更为直接感悟。而且形式多样的资料不但使学生了解了四大发明,而且对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成就有了更多的感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也是十分有利的。而这不但是旧教材的配套图册所做不到的,而且也是“走马观花”式的课件展示所做不到的。又如在介绍“郑国渠”这一知识时,无论是旧教材还是新教材都只是一笔带过。旧教材的配套图册虽然有附《汉代关中水利分布图》,但只是一幅简单的地理地图,学生从中仅能了解郑国渠大致的地理方位,对理解这一水利工程的精妙之处却无丝毫帮助。而新课程配套的《历史图册》设置了一幅《汉代关中水利分布》地形地图,借助这幅地形地图,学生不但可以知道郑国渠的地理位置,而且能够通过读图分析出郑国渠利用地势引水灌溉的特点。这不但使学生对郑国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且使学生在自主分析地图的过程中对古人的智慧有了切身的体会,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举两得的事。

  二、充分利用《历史图册》资料的层次性,开发历史新课程资源。

  现行的新课程配套《历史图册》不但资料丰富、形式多样,而且所提供的资料富有层次性。就图册选取的资料与教材知识的关系而言,目前《历史图册》的资料至少可以分成“教材知识的直观体现”、“教材知识的补充说明”、“教材知识的深化提升”等三个层次。笔者认为充分挖掘《历史图册》资料层次性的特点,合理运用三大层次的图册资料,也是当前历史新课程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渠道。比如在讲授经济史时,我们会发现教材通常以数字的形式对经济情况予以描述,如对“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时,中国经济仍具有半殖民地性质,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的内容,教材是这样描述的:“外国资本控制了全国机器采煤量的75%,拥有全国纱锭总数的46%、布机的50%。日本资本控制了全国钢铁生产能力的94%。”而《历史图册》则以三个饼状比例图来呈现,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用整个黄色的饼状图来说明列强100%控制了中国生铁生产;用淡紫色和咖啡色的饼状图来说明列强控制了中国76%的棉纱市场;用橙色和粉红色的饼状图来说明列强控制了84%的内外航运市场。笔者在进行这节课的教学时,学生对课本的这段文字没什么反映,而看到图册的三个图表,就开始有所议论,说明图形和颜色刺激了他们的感官,活跃了他们的思维。笔者认为这就是对《历史图册》“直观体现”层次资料的有效利用。另外在“纸的发明”这一框内容,教材更多的是理论阐述,具体的介绍却没有。《历史图册》则对教材知识作了恰到好处的补充,附了《中国古代造纸流程图》,既图文并茂,又言简意赅。教师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如果能够充分《历史图册》这些补充性的资料,则不但有利于高一学生真正了解古代造纸,而且对于改变教材知识的枯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有帮助。笔者认为《历史图册》中深化提升层次的资料对新课程历史教学的意义更大。因为历史新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所以新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泛,然而篇幅的限制使得教材在许多问题上只能是“蜻蜓点水”,这其实与新课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是相悖的。而《历史图册》却在一定程度上对教材知识进行了进一步地展开和深化,充分利用图册中这些资料将十分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例如这样的资源在《历史图册》中还有很多,如人民版教材对古代中国的绘画的介绍不但非常简略,而且零散,对学生把握中国画的发展概况很不利。而《历史图册》不但增加了顾恺之、吴道子、张择端等历代名家的代表作的图片,而且给了一张《中国古代部分绘画成就一览表》。这些对教材进一步深化的图册内容,无论是在学生知识面的拓展上,还是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上都有很好的作用,当然对教师而言这也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

  三、充分利用《历史图册》资料的“不足”,开发历史新课程资源。

  许多教师选择多媒体而放弃《历史图册》主要是对图册的两大方面不满,一是认为《历史图册》在资料呈现上大都是静态的,缺少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动态变化感;第二则是认为《历史图册》所呈现的资料再丰富,相比多媒体课件而言仍然是有限的。但笔者却认为这两大“不足”也可以成为我们开发、利用《历史图册》的着眼点。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时,笔者就发现静态的《历史图册》比动态的多媒体课件更有助于教学。因为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五大书法字体在《历史图册》中都有相应的实物图片,且配有简练的文字说明,此外这些资料都编排在同一页上。运用《历史图册》开展教学,教师不但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各种字体的魅力,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对五种字体进行对比研究,这样就能让学生对各种字体的特点有更深入的把握。而课件的动态展示时,往往会因为幻灯替换的速度以及屏幕展示空间的限制而使学生无法集中精力来真正体会书法的魅力,对五种字体进行直观对比的效果也往往不如其直接看《历史图册》好。另外,笔者认为新课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为主要目标,但是高一的学生毕竟还处于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他们的理性分析能力是有限的,有时呈现太多的资料并不一定有利于学生的分析和理解,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有时只要充分利用《历史图册》“有限”的资料就已经足够了。例如在介绍孔子、孟子、荀子这三个儒学大师的思想主张时,笔者认为《历史图册》所提供的资料已经足够。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在上这部分内容时,放弃了图册,而选择用课件展示非常多的资料,包括《论语》的节选、寓言故事、漫画图片等等,大量资料展示确实丰富了教材内容,但却使教材重点无法充分突出,学生也不知道该把握些什么,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历史图册》在这一内容中虽然在人物想象图旁边只有一两句话,却是最能代表人物核心思想的言论。而其代表作的书影也是学生熟悉的名句,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更易使学生感受他们在历史上的杰出贡献,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会变得更顺利。

  历史课程资源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最基本的教材,它蕴涵在每一个人身上,蕴涵在我们身边的图书、杂志中。只要我们能树立一种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自觉开发,并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适当改变教学方式,那么,我们身边的资源都能转变成课程资源,我们的历史课堂也肯定会充满魅力,充满力量。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

  [3]《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丛书》,马执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上一篇: 重视史料教学 发展高中生历史自...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