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地理 -> 正文

浅谈时事材料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2:05阅读:
字号:|

  浅谈时事材料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时事材料往往具有时代气息浓、与生活密切相关、反映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等特点,在当今世界乃至我们生活的城市中,许多时事与我们地理学科有着密切联系,是我们地理教学中的很好的“活教材”。尤其在目前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适时地、恰当地用好时事材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配合地理高考复习、开展素质教育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在课堂讲解时运用时事材料,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堂上结合相关时事材料来讲解各种地理理论知识,不仅可以赋予教材新的生命力,使理论内容更形象化,而且可以大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果。

  例如,在高中地理下册中提到“解决城市问题的途径”有两条:①分散城市职能,积极发展中小城镇,并在大城市周围建设卫星城;②进行城市规划,重视城市立法,加强城市的管理和建设。这两点内容理论性强,而且较抽象,此时我就结合所收集的有关自己学校所在上海市发布的一些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的时事材料,具体举例解释这两点:①为分散城市职能,上海在内环线以内地区,以发展第三产业为重点,迁出了大量居住人口和不相关产业,而外环线以外则以发展第一、二产业为重点。在中心城周围规划建成宝山、松江、嘉定、金山、闵行、惠南、青浦、南桥、城桥及空港新城、海港新城11个新城,建立起“中心城──新城──中心镇──集镇”的多层次城镇体系;②上海制定了一直到2020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颁布了诸如《上海市固体废弃物处置规划》等一系列相应的法规,加强了城市环境建设以“环、楔、廊、园”为主体的中心城环境绿化建设和以三港两网(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高速公路网、轨道交通网)为重点的交通规划。通过运用这些具体的时事材料讲解,不仅使得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了,而且也使得课堂讲解更言之有物,而非照本宣读,同时学生也更容易理解、记忆这段较抽象的教材。

  再如,美国的NBA职业篮球赛经常是时事报道的热点,在“世界地理”部分,美国各城市的教学中,我就充分利用这些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耳熟能详的NBA球队队名来进行城市地名和特点的讲解。当我问及“小巨人”姚明加盟了NBA哪只球队时,几乎每个学生都热烈地喊出“休斯敦火箭队”,随后我就顺势指出“火箭”这个队名是反映休斯敦是美国重要的宇航基地的特征。我还让学生在地图上寻找“飞人”乔丹所在的“芝加哥公牛队”的地理位置和这个城市所处的美国农业带,学生从中就掌握芝加哥位于美国的乳畜带,并且是美国的肉类加工工业基地。同样结合对“西雅图超音速队”和“底特律活塞队”队名的分析,也让学生很快记住这两个城市作为美国航空工业基地和著名汽车城的特征。这些时事材料在讲课中的运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地理,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课堂教学。

  从以上事例可看出,在讲解中用好时事材料,符合中学地理教学法中关于“地理事实材料和地理基本原理相结合的原则”和“经常应用地理感性材料的原则”,而且作为要把教材和学生联系起来的教师,通过这种方法丰富了教材内容,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在高考复习时运用时事材料,有效提高复习效果

  随着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开展,高考复习方法也要不断更新,其中对时事汇编成专题以此展开复习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它不仅符合现在高考的越来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和关注现实问题的趋势,使复习更有针对性,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复习知识,学以致用,使得复习更上一个层次。

  近年来,无论是高考地理还是综合考中,都越来越多出现以时事热点为背景的考题,如去年上海高考地理卷中综合分析题第一题:伊拉克战争和西亚地理,第五题中的地理信息系统和非典数据统计等题目都是时事热点。这一方面说明了时事内容在教学中的运用已越来越重要了,另一方面也督促、引导我们在高考复习时,要学会把时事材料汇编成专题开展复习。如最近的“三农”问题、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革、朝核危机、火星勘探等。这样可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更有新意,也会更有效。

  三、在研究性学习中运用时事材料,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正在进行的中学地理课程改革很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许多学校也展开了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把各种取之于社会实践的课题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而时事正是可用于开展素质教育的很好题材。在研究性学习中,通过对时事内容的寻找、分析等,可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大大促进学生自觉掌握课内知识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比如在高二地理最后一章“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教学时,在课上我先引用了一个青藏铁路修建时,为保护藏羚羊的生存迁移通道,而架桥以保护那里的生态环境的时事实例,分析了其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然后,我就布置学生在课后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自己查找关于我国西部开发其它的时事实例,并从中分析、评论其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结果学生交来了一篇篇很不错的小文章,有的谈到:团中央启动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活动对西部开发的教育扶持是具有持久影响和重要意义的开发西部途径;有的举了九寨沟实行游客每日限量最多1.2万人的例子,认为虽然景区为此高峰日每日要少收入上百万元门票,但却有效使其更具可持续发展性;也有的同学举出了反例,如内蒙古草原开发的过程中,有人就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而大肆挖生长在草根的发菜(因发菜与“发财”谐音,宴席上需求大,所以其市场价较高),发菜是开发利用到了,但草原却遭到严重破坏,载畜量下降,甚至引起沙漠化,彻底违背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这些时事事例的收集、分析,学生更深切地理解了教材,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同样,我也曾就“城市垃圾处理”这方面对时事内容作过专门收集,然后设计成讨论专题,在教学中运用。“中国地理”部分环境保护内容中就有关于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教学内容,课上我将时事材料中提到上海各时期不同处理垃圾的方法告诉学生,有通过水路运往老港垃圾处置场填埋,有在郊区简易堆放,有泔脚垃圾被收购去喂猪,有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置,有垃圾全封闭、全压缩运输,有垃圾焚烧发电,有垃圾的生化处理、卫生填埋,有垃圾产业链打造“循环经济”等。让学生来分组讨论,哪些是可取的途径?哪些是应摈弃的?原因又是为什么?大家生活中又应如何去付诸实践?你还能有什么好办法吗?通过这样引入时事内容的研究性学习,使得原本平淡、枯燥的内容一下子变得鲜活了,更贴近学生生活了,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更深地体会到了学习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更喜欢学习了,更学会关心自己周围的生活,更多地习惯于把所学的知识与改变生活相联了。

上一篇: 浅谈无效教学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