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地理 -> 正文

自然灾害教学建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2:07阅读:
字号:|

  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教学建议

  认识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发展与分布规律,重视环境保护,预防灾害,尽量避免自然灾害的产生,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及损害程度,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选修模块5《自然灾害与防治》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这个模块将使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概况,理解自然灾害与环境的关系,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培养防灾减灾能力。

  《自然灾害与防治》是高中地理必修部分的延伸与拓展,尅一这样理解:它是为更好学习必修而服务的。因此我们应该做好以下两点:

  1.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目前,人类活动对周围环境,包括自然灾害,施加了多方面影响,后果不一。人类从种种残酷现实中,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在人类活动中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的重要性。要使学生认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之一--自然灾害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要使学生认识到:由于人口的剧增,增加了地球的负载量,人为灾害与人为诱发的自然灾害不断增加,从而加深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义,寻求达到化害为利、趋利避害目的的途径。

  在学习《地理2》时,就要让学生知道全球人口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理解每种人口增长模式的意义;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认识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个限度,人类活动如果超过这一限度,就会造成种种环境问题。

  2.懂得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发生过程及其危害

  虽然自然灾害类型很多,但是,《课程标准》只选取对人类影响较大的几种类型加以认识,如地质地貌灾害中的地震、泥石流、滑坡;气象灾害中的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生物灾害中的虫灾、鼠灾等。

  为了更好把握好这条标准,必须充分理解"地理1"中的相关的原理,如天气系统中的锋面和气旋,会引发寒潮和台风;我国属于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大,所以多干旱和洪涝灾害。

  《地理1》最后的一条标准:"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刚好与本选修模块的要求相一致。

  只有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将必修与选修很好的联系、结合,更有助于我们的学生学好高中地理的知识内容,不断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实际生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上一篇: 自主学习背景下如何培养高中生的...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