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地理 -> 正文

谁说爱上选修不容易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2:09阅读:
字号:|

  谁说“爱上选修不容易”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选修地理部分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的实用性。而大部分地理教师都觉得处理选修部分有太多的困惑和难言之隐,就是因为一本选修在高考中仅仅占了10分么?我认为,是我们教师自己太功利了。今天学习了《地震灾害》的视频课程,我把我粗浅的收获与反思和各位老师分享,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共同切磋提高。

  一、选修与必修的关系?

  开展必修地理的教学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引起了老师们的足够重视,而在选修部分的诸多困惑,说明我们的地理选修课尚不成熟,存在诸多不足。不仅仅是教师选修地理知识的储备不足、教学方法上的不足,我认为主要是教师观念的欠缺。不免觉得选修地理教学颇有点“资本主义萌芽”的味道。本身,选修和必修是一脉相承的,是必修的不可或缺的拓展,选修更体现了所学地理原理的实际价值。

  以自然灾害为例,其产生机理需要对自然要素进行分析,联系必修一的地球岩石圈、板块构造说等内容。其危害程度需要了解所处区域的人口、城市与各种生产活动,自然灾害的监控与防御依赖于地理信息技术。充分理解"地理1"中的相关的原理,如天气系统中的锋面和气旋,会引发寒潮和台风;我国属于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大,所以多干旱和洪涝灾害。 "地理1"最后一条标准:"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与本选修模块的要求相一致。同时,地球表层的各个圈层之间,人类与环境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学习"地理2"时,让学生认识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个限度,人类活动如果超过这一限度,就会造成种种环境问题。总之,必修与选修之间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选修教学未必削弱高考分数。

  二、教师自己“爱上选修”,吃透选修教材,把握其内涵和外延?

  其实,学生爱上选修很容易,关键是老师爱上选修不容易。为了有理有效地开展选修教学,教师首先应该自己爱上选修,不断积累选修地理的相关知识,深入浅出地给学生开展选修地理部分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的地理素养。

  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减灾观和自然观?

  这是贯穿地理教学的一条主线,培养学生正确的自然观,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近几年,中国地震灾害可谓触目惊心,目前中国乃至世界对地震的预警机制尚未形成。汶川地震引发了我们极大的反思:居民建筑是否达到了减震标准,震后救灾是否足够成熟等,忽然之间,我们对隔海相望的日本产生了一种敬意,观念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人类对自我生命的负责!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可以加强灾害的宣传普及教育,进行应急防灾演练等。总之,防御和自救显得尤为重要。

  四、选修课的评价方式可以多元化?

  逃脱闭卷考试的单一模式,考评方式追求实际多元,关注学生发展。具体的地震防御措施可以选择讲演法,某种开放性问题选择论文式,另外,对环境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周末外出考察,做报告,成为学生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

  五、与乡土地理相结合?

  教师可以自我开发地理教材——山东省乡土地理,然后选择自然灾害、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方面的一个切入点。对高中教师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和大学接轨,寻求大学教师的一些指导和帮助,多请教相关专家,应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六、如何开展选修地理的课堂教学? ?

  1、选取典型的视频、图片和动画,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 ??昨天晚上,新闻里采访了看完电影《唐山大地震》后的观众,他们的精神震撼非常强烈,如同亲自经历了那场劫难。视频、图片和动画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感性认识,并提高接受力;

  2、教师应充分做好材料的补充和重点内容的梳理 ??材料补充方面,今天看了姚建云老师的“让上海世博走进环保课堂”作业觉得不错,现选取一段:

  上海世博会总接待人数将达7000万人次,平均日接待游客40万人次。若按照每人每天产生0.28公斤垃圾计算,世博园每天产生垃圾约为150吨至160吨。这么多垃圾将如何处理呢?一套新型的垃圾气力输送系统将展示它们的本领。

  垃圾气力输送系统是一种高效、卫生的垃圾收集方式,即利用环保型抽风机制造气流,通过埋设在地下的真空管道网络,将各个垃圾投放口投入的垃圾输送至垃圾收集站,实施气、固分离,再经过压缩、过滤、净化、除臭等一系列处理,最后被“打包”送出园区,运至垃圾处理厂。世博园区垃圾气力输送工程,将是国内首次应用于大型场馆和市政道路垃圾收运的自动化系统。

  另外,对于城市垃圾的处理,我在一次电视节目中还了解到了垃圾处理的原理,其实就是我们学过的循环经济的原则的运用;比如西北地区水土保持工作,一直在争论种树和种草的问题,原来有一种藻类可以在沙漠里生存(想象不到吧),可以在防风固沙工作中大展身手。

  上面涉及的这些材料主要是开拓学生视野的,但在辅助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方面的材料是最有意义的,这里就是教学智慧的所在。

  选修教材系统性不强,比较散乱,学生仅仅看书很难形成应考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把课标要求下的重点内容作好梳理和深度讲解。比如,王燕老师从高考阅卷中得出的问题,07、08、09三年,自然灾害的选作分别占到了80.5%、57.86%、68.6%,但难度系数是0.42、0.48、0.64,这说明学生得分并不算高,08年对图示区域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原因的回答中,学生普遍漏掉了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这一因素,最终原因还是教师在深度挖掘教材方面做得不够,忽视了概念理解——灾害承载体。另外对干旱与旱灾、台风与气旋的细微差别的把握等都应该引起教师的关注。

  3、对选修内容要求学生科学准确把握,不要仅停留在“了解”的层面 ?选修课教学更应该重视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原则,可以通过不同的活动设计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似懂非懂是最危险的,课堂教学重在落实。

  最后,我想提一个建议,就是把选修教学纳入到地理一和地理二的必修教学过程中来,不知在时间方面是否具有可行性。

上一篇: 课程改革新理念对地理教师的新要...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