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地理 -> 正文

谈中学生的空间意识及其培养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2:09阅读:
字号:|

  谈中学生的空间意识及其培养

  跨入21世纪的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土整治与开发、资源优化配置更加紧迫;区域交往与联系更加密切;对商品产地、运输、销售市场分析与选择更加重要;观光旅游、采购货物及欣赏艺术文化活动更加频繁。所有这些都具有鲜明的空间性。因此,要提高未来劳动者的地理素质,使之增强决策力、应变力、竞争力,地理教学必须以空间为主要线索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完善学生的空间意识。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空间是通过地图来认识的,因此又可称为地图空间。地图空间是实际空间的反映和浓缩。正如教材《地图》一章中介绍的通过数学的方法,并用不同的文字、符号,把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现象描绘在平面上。地图空间的认识是实际空间认识和运用的基础。地图是一种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把空间模式化、规范化。其规律性反映在坐标系的建立──经纬网,使空间具有了方向性;比例尺的确立使其具有了大小;海拔高度、等高线、等深线及分层设色使其走向立体。三维空间在地图上充分体现出来。

  中学生认知的空间应以地理上的有限空间为主。也就是高中教材的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

  培养学生空间意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空间的感知性、区分性、联系性、实用性逐步完善和提高,在加强记忆的基础上,形成思考解答问题时从准确的空间位置范围、密切的空间联系出发,有图像影像分析过程的思维方式。

  空间意识是通过教学手段和生活实际产生并加以提高的,反过来又可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指导生活实际。空间意识是地理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地理应用的归宿。

  学生对空间的认识要经过一个由局部到整体,由片面到全面,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因此空间意识的形成也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培养学生空间意识,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以下谈几点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

  一、联系学生实际正确引导

  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空间观念较薄弱,教学中要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感性认识出发,正确感知空间。如方向的确定及其方法;目测远近(水平距离)和高度(垂直距离与仰角),估算面积等,并且使学生对空间认识科学地用语言和书面文字表述清楚。

  在《地图》一章教学中,讲解地图基本知识后通过完成作业这一过程,要求学生观察绘制一张学校到自家住址的路线简图。要有比例尺、指向标和图例。首先,要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在十六开的白纸上绘制地图,也就是图幅已定,图上距离最大不过白纸的短边长度,而实地距离则要学生根据不同情况自己观测。家离学校近的同学用步测量,在公路边住的同学可数电线杆的间隔数,也有的同学用自行车的轮圈数量算。实地距离有了,经过计算,比例尺问题解决了。其次,方向的确定。由于我们学校是沿公路(东南──西北走向)建造,教室垂直公路,往往给许多学生造成教室是座北朝南的“正房”的错觉。通过指导同学们观测太阳照射情况,分析正午太阳在正南方,也就是我们教室的右前方,而左后方才是正北,也就是作图的指向标的方向。同时,明白了要使校舍、公路等在图纸上布局合理,便于使用,就不适于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而指向标是最简单的和最科学的表示方向的方法。通过绘图练习使学生能把自己纳入地图,又能从地图中走出来,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二、深挖教材,使空间认识走向立体

  由于教材插图大部分是平面的,学生容易产生二维空间的错觉,即只注意了长宽而忽略了高度和深度。为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有关内容,引导学生建立三维空间概念。例如:等高线、世界地形的起伏状况分析判读;沿海地形与大陆架宽窄的关系;极地在世界交通中的地位;与中国相对的地球另一端是北美洲还是南美洲的讨论。同时动手制作与教学相关的模型,如用橡皮泥做各大洲的地形模型,用沙子堆中国的轮廓及三级阶梯,用铁丝编制经纬仪等。三维意识的建立,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自然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等知识。

  三、简化图像,便于记忆和比较

  复杂、多要素的地理图像,会使学生知觉发生障碍,不能迅速分化信息,不利于表象建立和记忆。

  在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课堂用图在课本中虽已体现了图像的简单化,但是要加深学生印象还要多自制简化挂图、绘制单线条的版图、投影胶片图、计算机投影图等,做到一题一图,让图像在学生大脑中积累和叠加。这样才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

  四、扩大视野,树立自信

  向学生介绍人类对空间的利用等成果,可增强学生认识空间、学习地理的自信心。例如:省道编号、列车的排次等,既反映出空间距离又反映出空间的方向性;时区和日界限的划分等也是如此。

  五、利用综合和比较的方法,加强空间联想

  目前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空间联系明显的全球性问题。在讲到人类活动对气温的影响时,帮助学生分析:大量燃烧石油、天然气的大工业大多集中分布于中纬度地区,而由于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到空中,增大了吸收地面热量的能力,大气增温,会引起冰川部分融化现象发生在高纬度地区。冰川融化又以海面上升危机岛屿及沿海地区的低平原和城市为后果。这样,引发同学们以空气运动、海水运动为纽带把空间跨度极大的两个地理事象联系到一起,来揭示环境问题的内涵和人地关系的奥秘。

  丰富的空间联想会使学生从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的小圈子中跳出来,用正确的地理观分析事象。

  六、冲破课本、课时局限,重组教学内容

  在不增加难度、不增加总课时的前提下,重新编排、组合内容和调整课时,是进行空间意识教学的重要途径。例如:初中《地图》一章内容用3周时间多授几课时,从内容上填补了实用部分的空白。基础打好了,后面的内容会省出成倍的课时来。

  在复习过程中可按课本总论的思路把区域地理以空间为线索重新认识,而把其他内容作为背景,学生既有新鲜感又达到知识系统化的目的。同时学生走向社会对地理知识的应用必然有所侧重(工作的专业性与知识的专业性相对应),这种空间与人文现象结合的知识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应用中知识重新分解的过程,这也是素质教育为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

上一篇: 谈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