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盐放在菜里
??请把盐放在菜里
??????????????????——文言文教学怎样做到“文”“言”并举
多年以来,老师们一直在一种矛盾困惑的状态里教授文言文:离开“言”,文章无法理解,离开“文”,言成了支离破碎的字词。但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很难做到“言”和“文”的兼顾,只讲字词句式会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只讲文章内涵和思想感情,又太务虚,学生仿佛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不多讲点字词句式,作为老师心里不踏实,作为学生感到不放心。课堂上,老师生怕漏掉一个字,学生生怕漏掉一个词。这种陷于细枝末节和斤斤计较的教学方式,割裂了文章本身的整体美,把古文课上成了古代汉语语法课。这样做的结果是学文言文就是学古代语法,这是一种支离破碎的学习,它偏废了文学、文化的学习,这样就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让学生“谈文言色变”。
周局长经常用“把盐放到菜里”这一比方来说明 “要把教育放到活动中,而不是一味空泛说教”,在这里我也借用一下,要把“言”渗透到“文”中去理解、学习,空吃盐是吃不下的,空学“言” 是索然无味、毫无效果的。文言文终归还是一篇文章,应当把它当作一篇文章来读,而不是把它当成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组合来读。这就要求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要在立足在“言”的基础上,更侧重对文章内容的发掘,把文言字词放在文章整体中去把握。
具体来说要解决“文”与“言”的矛盾,可从以下几方面作以尝试:
1、? 重视诵读,培养语感。
?学习语言,语感最重要。怎样培养语感,进而激发同学们学习文言的兴趣和热情?诵读是永远不变的妙招。古代私塾里的学子们摇头晃脑中感受文章的意蕴,体会作者的性情。没有诵读,文章情感无从体会,诵读是学生重要的阅读实践,教师的任何讲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验、感受。情感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诵读中品味出来的。读有所悟,诵有所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加深理解,在诵读中,大部分“文言”障碍已被扫除,自然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 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诵读。一是充分利用诵读的多种形式,如教师范读,学生齐读、默读,分角色朗读,二是把诵读贯穿教学的始终,通过读——思考——释疑——再读的环节,让学生理解文章,读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的终点。 2、巧设问题,以“文”带“言”。
?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善于找准切入点,巧设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就把涉及到的文言知识解决了。不同文章侧重点不同。
有些文言作品情感充沛,如《陈情表》感情真挚,情感丰富,应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至真至诚的忠孝之情,血浓于水的亲情。从文章情感切入,涉及问题,一下子抓住学生,从情感上打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
有些文言作品思辨性较强,如《六国论》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突出思维训练。结合议论文的写作,指导学生如何选取论据,如何进行论证。在类似这样的引导中随时解决相关文言知识。
??????? 总之,文言文的教学要做到“文”“言”并举,但在具体实践中也不能单纯的把它们分开,先“文”后“言”或先“言”后“文”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要把他们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就像“要把盐放在菜里”,才能做到“盐不苦口,菜有美味”一样。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