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中地理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浅谈素质教育中地理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地理教学更呈多彩之势。但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手段,地理知识的传授最终都要经过教师的语言组织来完成。一堂高质量的地理课,教师的语言艺术除了追求音﹑调完美以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求讲授语言具有准确性和科学性。即语音准确﹑概念清楚,恰当地应用地理词语,科学地做出地理判断和推理。
一 科学使用地理专业语言
地理专业语言是指正确运用地理术语,即地理学科的专门语言。这些专门用语是由地理基本要领组成的名词体系,每个词都有特定的定义域,要认真应用。特别是教材中有些概念,既相关又相异,似是而非,教师在组织语言教学时,不能混淆使用,使学生接受知识造成偏差。如沙漠与荒漠,沙漠是一种地貌类型,荒漠则用以描述景观和自然带,荒漠包含了岩漠﹑砾漠﹑泥漠﹑沙漠﹑盐漠等。在叙述时,要防止以沙漠涵盖荒漠。在热带沙漠气候区形成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其典型植被是热带荒漠,而不能叙述为热带沙漠带和热带沙漠。又如,月球与月亮是两个含义相异的概念,不应混淆使用而造成概念不确切。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而不应言之为月亮,在地球上看月亮有东升西落现象,而不应言之为月球。再如,水稻与稻米,油棕与棕油,金鸡纳与金鸡纳霜,前者是农作物的类别,后者是农产品的一种;森林与林地﹑草原与草地,前者是生物资源的类别,后者是土地资源的分类。教学中如不加以注意,往往造成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地理专业语言,除地理术语外还包括一些习惯用语,如指图说明地理事物的位置时,不能将“吉林省以北是黑龙江省”,讲成“吉林省以上是黑龙江省”,不能用上﹑下﹑左﹑右代替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又如,蒙古位于中国的北面,不能说成蒙古位于中国的北部,要正确使用“北面﹑北方﹑北部”。
语言的科学性还要求在使用地理术语时,应尽可能与现在国际通用说法接轨。如现在普遍使用“荒漠化”以代替“沙漠化”,用“喀斯特地形”而不用“岩溶地形”等。
二 注意区别使用地理名词和一般描述性语言
作为地理名词都有自己的属性,有本身能够区别于其他事物本质的东西。每个名词都有一定的内涵和外延,有别于一般描述性语言,教学中要正确应用。如“低纬度”和“较低纬度”,“高纬度”与“较高纬度”。“低纬度”和“高纬度”是特定地理名词,表示其纬度0°~30°与纬度60°~90°之间,而“较低纬度”与“较高纬度”则是一般描述性语言,无特定界限,在描述一些地理事物的纬度位置时要区别使用。例如,我国东北地处“较高纬度地区”,就不能说成地处“高纬度地区”,黄河下游山东境内一段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不能讲成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地区。又如,“直射”和“直接射到”。“直射”是个地理名词,表示其太阳高度为90°,而“直接射到”是一般描述性语言,应用时要更加注意。
在进行一般描述性语言叙述时,要注意语句中的关键字词,不能随便简略,否则将导致科学性的错误。例如,“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还有一个小行星带”,不应说成“火星和木星之间还有一个小行星带”。又如,“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对地平面的交角”,不能讲成“太阳光线对地面的交角”。
三 防止将一般性的规律绝对化
在大量分析地理现象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判断推理,精确地分析、概括、总结出一般性的地理规律和地理原因,这构成了地理理性知识的主体,成为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但大千世界影响地理现象的要素众多。在一般规律所反映的普遍性现象上常出现特殊的地理现象,而特殊的地理现象的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变异思维,教师在表述这些规律时,语言不能绝对化。例如,一般来说,暖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寒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但也有特殊现象,如索马里洋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时是寒流,反之是暖流。再如,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而反转褶曲则与之相反。教材中,对许多原理及规律性的表述常用:“一般来说”“往往”“主要”等,教学中切不可忽略这些词,有时可举出一些特殊例子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
地理规律的表达,都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在阐述时,如不表明一定前提,则会出现知识的误导。如温度高的地方往往是低压,在近地面为低压,则高空为高压,其前提条件是热力形成的气压系统,又如冷高压。而动力形成的气压系统则往往与之不同,温度高的地方可形成高压,且地面为高压,高空仍为高压。
四 科学地进行国情教育
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较强的鲜明特点,它的科学性和社会性都很强。教师通过地理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先天优势,同时又是一项责无旁贷的义务。在进行国情教育时,要有科学、求实的态度,充分肯定有利的一面(即有充分信心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同时也要有迎接困难、战胜困难的思想准备。教师在分析这些问题时,要采用两点论的辩证法,使学生心悦诚服,通过“人均意识”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进而产生一种“危机感”。同时,由于学生通过新闻媒体直接感知的知识较多,许多学生已认识到我国的经济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这些差距,是由于我国起点低、起步晚的原因,而现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水平正在赶超世界先进国家,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科学地进行国情教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而不能是“陶醉感”,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地区“危机感”,而不应是“悲观感”,教师要通过国情教育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心。进行国情教育时,还应注意正确对待台湾地区问题。如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实现“我国大陆上”核电零的突破,不能说实现“我国”核电零的突破,因为台湾地区在此之前已建了三座核电站。又如,我国百万人口特大城市应包括台北和高雄。
总之,教师要加强对语言科学性方面的研究,通过不断学习,反复钻研,积极备课,平时养成“吹毛求疵”的习惯,把好“口关”,尽量科学。教师的教学语言严谨、准确,学生也会受到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