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胸有成竹,才能游刃有余
?
俗话说的好“不打没把握的仗”,虽然教学不同于打仗,但我认为这句话也适用于我们的语文教学。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上好、引导好一堂课,自己做不到胸有成竹是不行的。
教师要把握好阅读教学的内容,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做一位学者,对文本进行全面阅读和理解,徐老师说:“老师自己对文本必须读透,老师自己阅读课文的过程,就是自己心智完全投入的过程,课标很强调自己的体验,自己没有这个体验的过程,不可能在课堂上让学生投入。这是生命体验的过程,不入乎其内,就无法出乎其外。”我觉得这些话是很有道理的。阅读是心与心的交流,教师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此时的作者,去获得心灵体验,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把握好文本。
再者,备课要充分。这里所说的备课充分,就是指教师在阅读和理解文本之后,利用网络等认真积累材料,充分占有材料,将材料进行对比,经过自己的选择、消化,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正确的观点,教师也可以参照教参,但不能“人云亦云”。教师备课充分了,上课时才会和学生碰撞出美丽的火花。例如:我与我的学生一起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
众所周之,作者在首诗中所表达思想感情主要是热爱自然,厌恶官场这两个方面。在分析过程中,有个男生主动站了起来,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认为陶渊明那种消极避世的思想和做法是不正确的。”这突如其来的一句话就像一石激起千层浪,话刚一说完,立刻引起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和窃窃私议。我想,这是老师如果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话,是会很“尴尬”的,反之,这会成为课堂一处很好的生成点。
最后,教师要注意,自己把握的东西多了,是不是适合向学生和盘托出,胸有成竹了,能否做到真正的“游刃有余”,也就是该说的要说,学生探讨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要说,那些自己掌握但课堂没涉及的知识怎么办呢?我想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自然,顺畅的把握好文本所要传到给我们的精髓,使整个课堂在积极、有效、精彩的状态下进行,这就足够了。
总之,“胸有成竹” 是做到“游刃有余” 的基础。做到这一点,我还需努力。
|